明前茶、雨前茶、草青茶、秋茶,说说茶的三六九等

发布时间 : 2021-08-02

很多人会觉得茶叶越“早”越好,但据行家和茶农介绍,并非完全如此。

茶叶的贵廉,除了质的高低以外,还有产量、炒制成本和用途的特殊性等诸多因素。一年中最早的茶叶是清明节前采摘炒制的明前茶,因气候和各地的地理环境不同,产期可在清明前1~30天,此时采摘的茶叶,一叶一芽居多,叶身仅1厘米多,因叶芽嫩,需2500克青草(未炒制前的青茶叶)才能炒制成500克左右干茶。

因茶树初发嫩芽毕竟还少,不但采摘费时,炒制火候和技巧也最难掌握,非一般炒茶师所能炒。产量少,工本大,价格自然就高。

明前茶虽然色、香、味俱佳,但因叶芽还未完全发育,泡开后渗出物较少,汁水清淡,老茶客喝着很不过瘾。清明过后到谷雨间出产的茶叶叫雨前茶,以两叶一芽居多,叶身可在2厘米以上,泡出的茶水色绿汁浓,入口略带苦味,回味甘甜绵长,是一年中茶味最好的一种。

因此时产量已经较大,成本已比明前茶大大降低,价格也只有明前茶的四五分之一,然而每500克也还在七八十元以上。谷雨以后按采摘时间的先后,分二茶、三茶,统称草青。此时茶叶产量最大,工本最低,因此价格每500克仅15~25元左右,以其常年饮用,只要藏放得法,实不失物美价廉。

约在9月份前后,还有一批秋茶上市。秋茶汁浓口味也好,只是产量少,只有春茶总量的1/5左右,因此其价格也较高,一般每500克在40~50元之间。此外,还有粗茶、末子茶等,前者是当年生发的叶片,已无嫩芽;

后者是二茶、三茶和秋茶制作过程中的筛出物,价格就更加便宜,每500克只需几元钱就够,大都用作工地、田头等泡大桶茶水。

据一些茶叶经营户反映,明前、雨前品占总销量的2%~3%,秋茶也不到10%,其余均为二茶与三茶。

小编推荐

老茶也分三六九等吗?


没错,老茶有不好的,有平庸的,也有优秀的,我们大概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三种:

名不副实的老茶

仓储异常放坏的、人为做旧的、臆造品均属于名不副实类型的。

仓储异常、人为做旧可以归为一类,本质就是存放的环境湿度过高,微生物繁衍过快过多,导致茶叶霉变,如果经醒茶无明确变化,这款茶就彻底没救了。

差强人意的老茶

有人说老茶就要有陈香,这句话既对也不对,任何一款茶,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沉淀,都会转化出一种特殊的“陈韵”,但很多老茶水薄味淡缺少层次感,仅有的一点优势就是有陈香(有时候会有些木香),我们也不能称之为一个品质优秀的老茶。

市场上不少的老茶,是处于这条水平线的,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茶青内质单薄,二是发酵制程出了问题。

品质优秀的老茶

真正品质优秀的老茶,除了有陈香、陈韵之外,还必须具备“香扬水鲜活、鲜爽渗透力”的“茶之活性”。

具体表现为:初泡水细味甜,绵滑顺喉。再泡茶气卓著,韵感十足。三泡过后,通体温暖,冷香悠长。

只有内涵物质丰富、制程得当的好茶,才能经过时间的磨砺转化成一款品质优秀的老茶。

明前茶和雨前茶的区别?


正是春茶集中上市的时候,到茶叶市场上随便逛一圈就能发现“明前茶”、“雨前茶”泛滥,这些概念大家可能听过不少,但两者之间实际存在哪些差别,你又知道吗?如果不清楚以下几点,就有可能被不良商家蒙混过关,拿雨前茶充当明前茶,两者之间的价格可能相差数倍。

采摘时间不同:清明前vs谷雨前

所谓“明前茶”,指的是清明前所采摘的春茶,时间大概是三月中旬到每年的清明前;“雨前茶”指的则是谷雨前所采摘的春茶,大概是每年的清明到谷雨之间的这段时间。虽然都是春茶,且采摘时间相近,但在茶叶品质和产品售价上均有较大的差别。

茶叶外形不同:细嫩vs肥壮

明前茶是每年最早的一批春茶,由于经过了一个寒冬,温度低,茶树生长较慢,所以这时所长出的芽头会比较细嫩。而在清明到谷雨之间,温度升高,气候湿润,降雨多导致茶树生长旺盛,所以雨前茶的茶芽看起来会比较肥大、饱满。

茶汤口感不同:鲜嫩vs醇厚

由于是第一批春茶,明前茶给人主要的感觉是“鲜”,而且由于经过了整个冬季的积蓄,茶叶的内含物质多,故香气丰富。而清明到谷雨期间,茶树生长旺盛,其内含物质虽比不上明前茶也相对较丰富,滋味鲜醇,香气纯正。

从采摘时间、茶叶外形、茶汤口感三个方面来看,明前茶和雨前茶还是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的。不过在笔者看来,明前茶由于产量稀少,通常价格居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明前茶,贵如金”,喝明前茶主要是为了尝鲜,相对而言,产量较高的雨前茶就显得性价比较高,更适合一般的茶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