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煮茶?茶叶到底能不能煮?

发布时间 : 2021-08-22
胎菊到底能不能降火 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 立顿茶包到底能不能喝

【www.cy316.com - 胎菊到底能不能降火】

茶叶到底能不能煮?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中国唐代及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方式,就是煮茶,而现在的饮茶方式,普遍是泡茶,而煮茶成为了另外一种风格或者茶道茶艺。

茶叶冲泡方式决定了茶的口感,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是煮茶?茶叶究竟能不能煮?哪些茶能煮,哪些茶不能煮呢?

什么是煮茶?

顾名思义,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

煮茶有讲究,什么茶叶不能煮、不适合煮?

不发酵茶、微发酵,鲜嫩茶芽,比如不发酵的绿茶,微发酵茶的黄茶(发酵度10%-20%)。不建议煎煮。

事宜用90度一下的水温冲泡的茶,都不建议用来煮。比如绿茶,水温太高会破坏其丰富的维生素C,咖啡碱浸出多,而且茶汤会变黄,味道也会苦涩,失去了绿茶的清爽和清香。

煮茶有讲究,什么茶叶能煮、适合煮?

白茶

白茶不揉捻不发酵,(在萎凋时会发生轻微发酵)属于微发酵茶(发酵度20%-30%),故冲泡后叶片完整而舒展,茶香醇和,汤色清淡。白茶古朴、自然,可煮可泡。

黑茶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采用的原料比较粗老,且加工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堆积发酵,茶汤陈香浓郁,滋味醇厚,茶汤多呈深褐色。可煮可泡。

普洱茶

又名滇青茶,属于黑茶类,因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名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使用亚发酵青茶制法,从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成品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

云南茶树的内含物要高于其他产地,所以普洱茶煮时,茶汤的浓度不容易控制,浸出物太多,对身体也是一种负担。所以普洱茶根据个人口感,最好煮茶时间不要太久。

红茶

属于全发酵茶类(发酵程度80%-90%)。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红茶可冲泡可煎煮、可清饮可调饮。红茶容易出汤,所以建议在煎煮时间短些。当年茶不建议煎煮。

乌龙茶

也叫青茶,属于半发酵茶类(发酵程度30%-60%)。有红茶的浓鲜,绿茶的清芬。乌龙茶也可以煮,同样不宜煎煮时间太长。不然茶汁过浓,影响茶汤口感,最好用砂陶器皿煮沸,可以吸收其本身过旺的火气。

一般年份较长的茶叶更适合煮。内质丰厚有变化,比如:老白茶,老普洱茶、陈年铁观音等。

总结起来就是:保鲜保绿不宜煮;新茶宜泡老茶煮;调饮宜煮清饮泡;嫩茶宜泡粗茶煮。

煮茶有哪些常见煮法?

一是喝过十多道后再拿来煮,二是不经冲泡直接就煮。二者用量不同,滋味上也不一样。

第一种方式,若是喝过十道后再把茶叶放入煮茶器中煮茶。这种方式煮茶,更要求茶叶底质棒,最好已存放多年,如果是台地茶,则寡淡或涩麻。

第二种方式,若是未经冲泡直接煮来,则茶气更烈,滋味更醇,当然投茶量不宜多,以求其最佳滋味即可。

标准的煮茶步骤有哪些?

准备茶具:对于现在来说,煮茶最好是有玻璃煮茶壶一套(包括煮茶壶和加热器)、茶则(盛放茶叶)、茶匙(用来把茶叶拨入玻璃壶当中)、茶海(用来盛茶汤)、盖碗(可用来清洗茶叶)、茶滤(过滤茶汤)、茶杯(喝茶之用),其中煮茶器建议用电玻璃壶,这样方便新手查看沸水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把握火候!

2

称茶:投茶的数量需要和人数、水量对应,如果煮一个人的茶,200ml的水搭配2克的茶叶即可;如果要煮3到5人的茶,一般需要600ml的水搭配4克左右的茶叶;人数更多的话,大概1000ml的水搭配8克左右的茶叶

3

煮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透过玻璃壶观察水的情况,当水加热冒的泡大小从蟹眼变为鱼眼大小的时候,就可以投茶了,谁不能煮太长时间,否则煮出来的茶味道就不好了!

4

洗茶:这一步需要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是否操作,有的人喜欢洗一次茶后再饮用,有的人喜欢直接煮茶饮用;洗茶的具体方法:沸水煮好后,将茶叶放入白瓷盖碗并注入沸水,7秒左右将水倒出,然后进入投茶环节!

5

煮茶:煮水达到冒泡大小如鱼眼时,借助茶匙、茶针、茶夹等工具把茶叶放入玻璃壶内;之后水和茶叶一起再煮1分钟后停止加热,让茶叶再泡2分钟

6

出汤:煮茶完成之后就可以倒出,用茶杯慢慢饮用,如果是一人份的,茶水可都喝完,如果是多人份的,则需要留出三分之一的茶汤,为之后的续水饮茶做准备

7

续水:续水一般都要续沸水,如果续的是冷水或者温水,茶的味道会比较浓,会出现较苦的感觉;当然续沸水进行煮茶的时候,时间要比第一次长一点,这样后面的茶的口味基本不会变化太大。

煮茶需要注意哪些?

煮水的时候时间不要太长,以沸腾时候水泡的大小如鱼眼即可!

煮茶的时间不宜太长,新茶一般煮2分钟左右,续水煮茶可以适当增加一两分钟!

煮茶哪些细节是常被忽视的?

85℃温水入壶,滋味更协调。煮茶时,加入85℃左右的热水比较合适,煮出来的茶汤味道比较好。如果用凉水煮,茶汤会很浓厚。

留根续水,多次出汤浓淡均一。每次最好不要把壶里的茶汤全部倒完,应该留部分茶汤加水再煮。茶水煮开了,也继续可以放在炭火上慢慢炖,味道会更好。

避免干烧,避免骤冷骤热。不管什么材质的容器,为了安全都请不避免干烧,避免骤冷骤热。

总而言之,一般情况下来说茶叶都是可以煮的,当然也有很多茶叶必须通过泡才能为真味,水温高了反而会把茶叶泡废掉,至于煮茶能煮得好不好喝,一是要看茶叶的品质如何,而是要看煮茶人对煮茶技术的掌握,比如投茶量、火候、水温,煮饮节奏等等。

小编推荐

红茶到底能不能收藏


喝茶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有人谈论关于红茶收藏的问题,对于红茶是否适合用来收藏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持不同观点,不过红茶是有保质期的。

红茶保质期不长

普洱茶是可以长期存放的,并且越陈越香。但红茶与普洱茶是不一样的,红茶是有一定保质期的,放置的时间过长,会使得茶香散失,从而进一步影响到茶汤的滋味。也就是说,红茶一般是不具有收藏价值的。

那红茶的保质期有多长呢?这个得视红茶的包装而言。一般来说,罐装红茶的保质期是2年,密封袋装的红茶是1到2年,散装的红茶则是18个月。但如果保存恰当的话,存放的时间则会相应久一些。但不管如何,要想品尝到红茶最纯正的味道,建议还是在其保质期内饮完为好。

茶叶如何保存?

茶叶中的一些成分不稳定,在一定的物理、化学诱因下,易产生化学变化,就是通常所说的茶变。茶叶的保存条件不好会加速茶叶的自身氧化及霉变。不管怎样,打开的茶叶就要及时将其保存好,家庭中较常使用的保存方法是罐装储存和袋装储存。

罐装储存是很多家庭普遍采用的储存方式,主要是因为其操作起来很方便。但往往会有很多人忽略这一个细节,那就是茶叶很容易吸收异味,如果罐子本身有味道,那就会影响到茶叶的品质。所以今后可以先放少量茶叶到罐内,让其充分吸收里面的异味。

袋装储存相对而言就比较复杂一点了,但其优势在于经济、实用。对包装袋也有一定的要求,选用的包装袋要属于食品类的,并且其密度和强度一定要高。

盛好保存的茶叶,宜放在干燥通风处。不能放在潮湿、高温、不洁、曝晒的地方。且周围不能有樟脑、药品、化妆品、香烟、洗涤用品等有强烈气味的物品。还要注意,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茶叶不能混在一起保存。

红茶毕竟不同于普洱等茶类,很少具有收藏价值,也不宜存放过久。所以家里有比较优质红茶的,除了要储存得当之外,也建议尽量在保质期内饮完。

儿童到底能不能喝茶?


我们都知道,茶,可以熏修孩子的礼仪与品德,可以让孩子学会安静与专注,可以提高孩子的风度和气质,可以奠定孩子的审美眼光。但是很多茶友都在我们的后台问,家里的小孩究竟能不能给他们喝茶?

并没有明确的数据显示儿童不能饮茶

一般家长都不敢给孩子饮茶,认为茶的刺激性大,怕伤孩子的脾胃。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截止到目前,国内外的科学研究都没有明确的数据显示儿童饮茶有危害,反而是对软饮料的研究证实,儿童喝软饮料会导致龋齿、缺钙、贫血、多动症、学习障碍等问题,尤其是可乐。

茶叶中的成分仅咖啡因不适合未成年人

茶叶中含有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酚类衍生物、咖啡碱、维生素、蛋白质、糖类和芳香物质,还含有锌、氟等对儿童发育有益的微量元素。只要合理饮用,茶水对儿童健康同样有益,只有咖啡因不适合未成年人,一般要求是:每日饮量不超过2~3小杯,尽量在白天饮用,茶水要偏淡并温饮。

儿童饮茶讲究适度

儿童饮茶应当适度,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不能过量,更不能饮浓茶和凉茶。饮茶过多会使孩子体内水分增多,增加心脏和肾脏负担;饮茶过浓,会使孩子过度兴奋,心跳加快,小便次数增多,并引起失眠。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的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经常使孩子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以及使孩子睡眠时间减少,都会使孩子过多消耗养分而影响生长发育。

喝茶抗辐射污染

现代儿童看电视、打游戏机的时间普遍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和脂多糖有吸附和捕捉放射性物质、使其排出体外的功能,儿童饮茶对某些癌症也有早期预防作用。

喝茶能促进儿童消化、增进食欲

小孩往往比较贪食,过饱现象时常发生,适当饮茶能消食除腻,加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茶水中所含有的维生素、蛋氨酸等对脂肪代谢尤其有用,可减轻油荤带来的不适感。

茶叶中的微量元素帮助儿童更健康

微量元素是构成人体骨骼、牙齿、毛发、指甲等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茶叶中氟含量比其他植物要高,特别是绿茶含量最高。适量饮茶,不仅可以强化骨骼,还能预防龋齿。

切忌浓茶影响健康

茶泡得太浓,鞣酸溶出增加,饮了这样的茶,会使消化道黏膜收缩。鞣酸与食物中蛋白质结合形成鞣酸蛋白,而凝固沉淀,从而影响孩子食欲,影响消化吸收。另外,饮茶太浓,还可造成维生素B1缺乏,影响铁质吸收。所以给孩子饮茶,应以清淡、适量为好,千万不要让孩子饮浓茶或过量饮茶。

读懂了这篇文章,指导了我们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健康科学的喝茶,就让我们带着孩子跟随着茶,领略浮世的繁华富贵,阅遍天下的万相森然,静下心来品一杯香茗,最终发现,原来“道”都在茶杯中。

空腹到底能不能喝茶?


茶是很好的饮品,也是大家喜欢的饮品,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喝茶,那空腹的时候是否可以喝茶,今天来了解一下。

空腹不喝茶

空腹饮茶会冲淡胃酸,还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甚至会引起心悸、头痛、胃部不适、眼花、心烦等“茶醉”现象,并影响对蛋白质的吸收,还会引起胃粘膜炎。若发生“茶醉”,可以口含糖果或喝一些糖水可以缓解。

古人云:“不饮空心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因等生物碱,空腹饮茶易使肠道吸收咖啡碱过多,从而会使某些人产生一时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症状,如心慌、头昏、手脚无力、心神恍惚等,不仅会引起胃肠不适,食欲减退,还可能损害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空腹饮茶,茶性入肺腑,会冷脾胃,等于“引狼入室”,因此我国自古就有“不饮空心茶”之说。

空腹饮淡茶,则妨碍不大。必须将头道茶倒去,饮二道茶。在茶中加少许糖和适量的白菊花,则更好。

不要相信清晨空腹喝茶能清肠胃这个说法,清晨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才是恰当保险的清肠胃办法。喝茶有助于排出身体里的垃圾,但是气血不足的人暂时不能喝茶,因为排出垃圾是要消耗气血的,如果你本身就气血不足,还每天喝茶,那就会过度消耗气血。同理,空腹不要喝茶,饿了喝茶一定要搭配小点心。

酒后到底能不能喝茶?


有人喝醉酒的时候,旁人总会有几个解酒妙招。喝茶是杯小茶听得最多的一个解酒方法,民间甚是流行。许多人认为,茶是利尿的,酒后大量饮茶能促进排尿,酒精就跟着排了出来,有助于解酒。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茶小编找来了一些资料,有古代中医的观点,也有现代的科学研究,为大家解读,酒后喝茶到底能不能解酒。

茶能醒酒,但不代表能解酒毒。

《广雅》:饼茶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答白乐天书》:六班茶二囊以醒酒。

《吃茶养生记》:饮茶少眠、醒酒、提神、解乏、利尿。

古书中有不少关于喝茶醒酒的记载,其中提到的茶的作用主要是“利尿、提神”,殊不知醉酒的人是醒过来了,却没注意到对人体器官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酒后饮茶的危害做了具体的表述:“酒,天之美禄,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挛痛之疾。”

可以看出,饮茶并不能解酒毒,还会伤身体。

酒后饮茶对肾脏、心脏不利。

酒后,酒中乙醇本应该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转化为乙醛,乙醛再转化为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而酒后饮茶,茶中的茶碱可迅速对肾起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增加肾脏负担。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所以会影响肾功能。

医学研究还表明,酒精对心血管有很大的刺激性,浓茶中茶碱和咖啡碱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二者相结合,更增加了对心脏的刺激,这对心脏功能欠佳的人很不利。

总而言之,酒后饮茶不仅不能解毒,还会“火上浇油”。

以茶代酒,喝出健康体魄。

既然茶不能解酒,那么什么才是最好的解酒方式呢?网上流传的白开水解酒、糖水解酒、绿豆汤解酒等等,似乎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仔细研究起来却发现都不是很站得住脚。酒醉还需及时就医,避免胡乱解酒伤害身体。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适量喝酒。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相当于750ml啤酒或250ml葡萄酒或75g的38度白酒或50g高度白酒;女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g,相当于500g啤酒或150g葡萄酒或50g38度白酒,高度白酒不建议女性饮用。

近日,贵州出台“最严禁酒令”,9月1日起,全省公务活动一律禁止提供任何酒类,私人自带的酒类都在禁止之列。

响应国家号召,也为了自己的身体,还是以茶代酒吧!

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


到目前为止,茶叶中已经分离、鉴定的化合物达700多种,其中包括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从营养学和卫生学角度看,茶叶冲泡后长时间放置,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物质会逐渐因氧化而减少;腐败性微生物可能利用茶叶中的蛋白质和糖类进行繁殖而使茶汤变质或发馊。

而隔夜茶,因放置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茶汤变质,所以隔夜茶不宜饮用。

但有人说隔夜茶中存在亚硝胺而致癌,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也是危言耸听的。

首先,应该肯定茶叶中即使有亚硝胺,也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日常食用的许多食物中,如面包、蔬菜,腌菜、咸鱼、咸肉等均含有亚硝胺,而且量较茶汤中要多得多。其次,茶叶中茶多酚、维生素等物质具有阻断人体中亚硝胺合成的作用。再次,人体本身就有分解亚硝胺的功能,况且亚硝胺致癌也是积累到一定的量才会致癌的。

所以说隔夜茶只是不宜饮用,但并不致癌。

其实不止是隔夜茶不能喝,长时间冲泡或冲泡后长时间放置的茶最好也不要喝。

有些人喜欢泡一杯茶喝一整天,从早晨泡到下午,其实已经相当于隔夜茶了,不仅茶汤变得索然无味,而且茶叶也容易变质。本来喝茶就是为了健康,不要因为喝茶不当反而对身体有害了。

我们倡导科学的饮茶方式,从现在开始放弃”隔夜茶”。营养学家建议,每天应饮用8-15克茶叶,以每杯3-5g计的话,每天应换2-3次茶叶,即冲即饮,让我们从茶中都能喝出美味,喝出健康,喝出快乐。

茶叶过了保质期,到底能不能喝?


过期了的茶还能喝吗?

我们说的“过期”,一般是指用包装上面印刷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来计算的。

这几年掀起了老茶热,很多人都以拥有老茶、喝老茶为自豪,他们认为茶叶“越陈越香”。是真的吗?茶叶到底有没有保质期的说法?

1、解读:茶叶罐上的保质期。

杯小茶随机抽取了不同的茶类各三到五款商品茶,茶叶罐子上都清楚地印刷着茶叶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绿茶和黄茶包装上,印刷的保质期一般是18个月,即一年半;

红茶和乌龙茶包装上,印刷的保质期为2年或3年;

黑茶、普洱茶、白茶、陈皮普洱的包装上,基本上都印刷着类似“保质期:在适当的条件下可长期保存”的字样。

过了保质期是否就意味着茶叶变质了呢?

只能说不是绝对的。为了最佳的品饮效果,在保质期内喝完是最好的。但茶叶的品质关键还是看保存,保存不好的茶没过保质期也可能变质,保存得好的茶即使过期了也还能喝。也就是说过期与变质并不能划等号。

2、生产日期和原料日期有什么区别?

现行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为GB7718-2011。该标准为2011年4月20日发布,自2012年4月20日开始实施,替代了之前的标准GB7718-2004。

关于生产日期,文件中有如下描述:

2.4生产日期(制造日期)

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也包括包装或灌装日期,即将食品装入(灌入)包装物或容器中,形成最终销售单元的日期。

杯小茶为大家解读一下,食品成为“最终产品”或“最终销售单元”的日期,是什么意思?

打个比方,2012年采摘制作成的白茶散茶,储存陈化到2015才进行压饼包装,这个时候就会上2015年的生产日期,才成为“最终产品”上架销售。包装上可能也会注明“原料日期:2012年”之类的信息。

消费者要注意辨别,茶叶过期的时间是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来计算的。

3、如何判断茶叶变质?

如果对茶的品质判断没有把握,最好在保质期内饮用。保存茶叶要注意干燥、密封、避光、阴凉。如果茶叶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不管是否过保质期,这样的茶都已经不能喝了。

明显变色

茶叶久存之后颜色变深是正常的,比如白茶经过五年左右的存放,颜色会从杏黄到深黄到红褐,但茶汤这一直都是通透明亮的。但需注意,如果茶汤不仅变深,还变得暗褐浑浊,丝毫没有透亮的感觉,这样的茶很有可能是变质了。

出现异味

茶有很强的吸附性,如果跟有异味的东西放在一起,或者放进冰箱之前没有密封好,很容易串味。如果闻到茶叶有明显的樟脑丸味、油腥味,这样的茶最好还是不要喝了。

变软、霉变

茶叶最佳的含水率是5%左右,含水率如果超过了10%,茶叶就很容易受潮发霉。正常的茶叶摸起来是干脆的,容易折断。如果茶叶捏起来发软,感觉湿湿的,或闻起来有霉味,那么这个茶叶肯定是变质无疑了,不能再饮用了。

4、你需要了解常见的几种老茶。

业内比较公认的几种适合长期存放的茶是白茶、黑茶、乌龙茶、普洱茶。而绿茶、红茶一般不建议久存。

老茶有什么标准呢?老茶的基础是茶的原料本身品质要好,另外,年份不是唯一的标准,储存条件很关键。好的老茶,一定是纯净无异味的,更不会出现返潮、霉变的现象,否则再贵也不能喝。

老白茶

白茶不炒不揉,用日晒的方式制成,在存放的过程中,缓慢发酵和转化,放3年后就会有明显的变化,继续存放,白茶的香气会从清新转为浓郁,也会越来越甜醇。

老乌龙茶

乌龙茶里面,铁观音和岩茶适合存放,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老铁”“老水仙”等。乌龙茶焙火冷却后密封,在特别的仓储环境中存放,陈年的乌龙茶,干茶呈褐色,汤色深,滋味绵甜甘醇。

老黑茶

像六堡茶、千两茶之类的黑茶经过陈放之后,明显比新茶的滋味要柔和,带有陈香,滋味醇厚甘甜,有的陈年黑茶还有有明显的金花味。黑茶原料相对较老,成熟的茎叶里含有更多利于转化的物质。

老普洱

普洱出生的那一天就开始慢慢生长,普洱的仓储技术一直在业内都是秘密,只要陈放合理,好的普洱转化的空间都很大。陈年的普洱茶汤色红浓,汤感稠厚而顺滑,滋味丰富而有层次感。

新茶喝的是鲜,老茶喝的是醇。不是所有的茶都适合存放成老茶,也并非所有的老茶都能喝、都好喝,存茶一定要在良好的条件下储存,才有品饮的价值。

如果经过辨别茶叶已经变质,不管是否在保质期内,是肯定不能喝了的。

如果对茶叶的品质判断没有把握的话,一定要在保质期内饮用,这样不仅保障茶叶的安全性,同时也是新茶最佳的品饮期。

科普:浓茶到底能不能解酒?


“浓茶解酒”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近年来许多专家又说浓茶不仅不能解酒,反而伤身。茶与酒,到底是怎样的一对冤家?

通常说的“解酒”,一般是指减轻喝酒过多的反应,比如头痛、呕吐、动作失调、反应缓慢等等。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反应,必须要“解酒物”被迅速吸收并且发挥作用才能显示出来。

酒精进入人体之后,会被转化为乙醛,然后转化为乙酸,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以及转化为脂肪。如果喝下的酒精不多,这个处理流程运行良好,人体就不会有太大的反应。反之,短时间内喝入大量酒精,超过了这一流水线的处理能力,就会有一些中间产物累积下来。多数人是乙醛转化为乙酸的那一步“窝工”了,导致体内乙醛含量升高。人体对乙醛很敏感,于是就面红耳赤、头晕目眩,手脚也不听自己使唤了。

要“解酒”,就需要加强这条流水线的运行。茶水中有不下几十上百种的物质,最重要的是咖啡因和茶多酚等抗氧化剂。然而,这些成分对这条“酒精代谢流水线”的运行无能为力。实际上,不仅是茶水不行,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也没有发现吃什么东西能够促进这条流水线的运行。

从这个意义上说,茶是“解”不了酒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喝茶对喝酒没有影响。

我们知道,酒精的作用是让人晕眩、虚弱、运动能力失调,而咖啡因却可以刺激人兴奋和清醒。茶中有较多咖啡因。喝酒的同时喝下咖啡因,在头痛、虚弱、口干以及运动能力失调这些“醉酒征兆”方面都要低于单纯喝酒的人。

不过,人们会根据这些主观感觉来确定自己有没有“喝多”,这种“对抗作用”干扰了人体对体内酒精量的判断,从而不知不觉喝得更多。从结果上,可能又醉得更厉害。而且,咖啡因只是让人“自我感觉好一些”,对运动灵敏性的恢复作用有限。也就是说,咖啡因使得喝酒的人“感觉好一些”,但其实并不是“真的没事儿”。

另外,如果喝完酒之后想要尽早入睡,那么就更不能喝茶。咖啡因本来就会影响入睡,而酒精会影响开咖啡因的代谢,加剧这种影响。

到底能不能边吃饭边喝茶?


是否可以边吃饭边喝茶?对这个问题传统的主流观点是认为边吃饭边喝茶不利于身体健康。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可能一直有个疑问:

一方面传统的知识和经验告诉我们,边吃饭边喝茶不利于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蒙古族和藏族等以肉食为主的民族,不仅边大量吃肉、喝牛奶,同时还喝大量的茶。他们不仅身体没有病,还可以称为世界上最健壮的民族之一。

其实,这一现象和生活习惯对我们当今社会有很大的启发。

现代人吃肉多,吃高能量的食物多,运动少,吃蔬菜少,喝甜饮料多,喝茶少,所以导致代谢性疾病大量增加。

那么边吃饭边喝茶到底好不好?让我们看一场正反双方的辩论吧!

正方

边吃饭边喝茶对身体不好。

第一:一边吃饭一边喝茶会把胃酸冲淡,这样的话会影响消化,会造成消化不良;

第二:一边吃饭一边喝茶时,因为大量的饮水,食物咀嚼不够就匆匆下咽,这样的话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因此,一边吃饭一边喝茶对身体是不好的。

反方

边吃饭边喝茶,身体照样健康。

事实上,一边吃饭一边喝茶的人依然很多很多,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放心地边吃饭边喝茶吧朋友,只要掌握茶艺基础知识,一定能使生活更有品味,一定能吃喝出健康,吃喝出好心情。

一切都要不唯书、不唯上、更不为权威之言所惑,要对照活生生的现实去判断是非。

牧区群众、茶区群众、英国等嗜茶国家的群众都习惯边吃东西边喝茶,香港群众更是嗜茶好茶,一早起来便是“一盅两件”,到餐厅吃饭,都是点一壶茶和几样茶点边吃边喝。

认为一边吃饭一边喝茶对身体不好的意见者,第一个理由是其理论根据是茶中含有草酸,草酸别称乙二酸,化学式H2C2O4,它能和食物中的钙结合生成草酸钙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长期会造成骨质疏松,还容易导致结石症。

这种理论把实验室的试管化学等同于生命化学,并且忽视了量的计算,所以根本经不起深入剖析,更经不起实践检验。

在各种植物中普遍含有草酸特别是绿色蔬菜、甘薯、芋头等,其中菠菜、苋菜、芹菜等草酸的含量是茶的多倍,我们喝茶一杯投茶5克左右,而吃蔬菜一餐通常要吃数百克,如果不可以边吃饭边喝茶,那么能不能边吃饭边吃菜?

认为一边吃饭一边喝茶对身体不好的意见者,第二个理由是认为茶中的茶多酚会和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结合影响消化吸收。确实如此,大量的小白鼠实验也表明这个说法正确。

实验时两组小白鼠喂同样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饲料,一组的饲料中掺入茶粉,对照组不掺茶粉。饲养一段时间后不掺茶粉小白鼠身材滚圆肥胖并普遍患有脂肪肝,而掺了茶粉的小白鼠体重较轻,肝脏正常。做糞便化验发现喂茶的这一组小白鼠食入的脂肪和蛋白质有一部分与茶多酚结合没有被吸收,而是随粪便排出了体外。

这种现象如果在食物不足时,由于降低了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率自然会造成营养不良而影响健康。

但是,对目前营养过剩特别是脂肪、蛋白质、糖类摄食量过剩的现代饮食习惯而言,边吃饭边喝茶既饱了口福,也有效降低了过量营养素的消化吸收率,这样可以避免体重激增,预防脂肪肝和“三高”,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说养生的理论必须与时俱进,在目前大部分人营养过剩的情况下,以营养不良时代的理论谈“边吃饭边喝茶”有些落伍了。

另外,茶与餐的巧妙配合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能提升餐饮的品味和质量。

例如吃罢海鲜后啜两口高山乌龙茶,可祛腥味并激活舌面的味蕾,吃下一道菜一定更可口;吃重口味的肉类宜品武夷岩茶,吃肥腻菜的宜喝热的熟普洱茶或黑茶,患有“三高”的人宜边吃边喝金花茯砖茶……总之美好的生活需要在遵从科学原理的正确指导下,实事求是地去创新。

写在后面

对于每一位爱喝茶、无茶不欢的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综合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还是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来看,譬如有些情况下,本身是不宜多喝茶的:

胃溃疡的人群,浓茶可引起胃酸分泌量加大,增加对溃疡面的刺激,影响愈合。同时,服药期间喝浓茶会降低胃药的疗效,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孕妇人群,尤其是不宜喝浓茶,避免茶中的咖啡碱等对胎儿的过分刺激,孕妇可以少饮或不饮茶;

发烧生病人群,一边吃药一边喝茶,也会降低药效。等等……

那些从小就在产茶区长大的人,喝茶几乎成了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跟他们说吃饭的时候不宜饮茶,他们也无法理解;而那些胃部较为敏感的人,吃饭时喝了点茶,肚子一天都不舒服。

所以喝茶既要讲究每种茶不同的性质,了解其背后的生理科学,更要根据自身的习惯去品饮。

红茶到底能不能拿来收藏?究竟


喝茶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有人议论关于红茶珍藏的问题,关于红茶能否合适用来珍藏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持不同观念,不过红茶是有保质期的。

一、红茶保质期不长

普洱茶是能够长期寄存的,并且越陈越香。但红茶与普洱茶是不一样的,红茶是有肯定保质期的,放置的时间过长,会使得茶香流失,从而进一步影响到茶汤的滋味。也便是说,红茶普通是不具有珍藏价值的。

那红茶的保质期有多长呢?这个得视红茶的包装而言。普通来说,罐装红茶的保质期是2年,密封袋装的红茶是1到2年,散装的红茶则是18个月。但假如保存妥当的话,寄存的时间则会相应久一些。但不管奈何,要想品味到红茶最纯粹的滋味,建议还是在其保质期内饮完为好。

二、茶叶如何保存?

茶叶中的一些成分不波动,在肯定的物理、化学诱因下,易发生化学变化,便是通俗所说的茶变。茶叶的保存条件不好会加速茶叶的本身氧化及霉变。

不管奈何,翻开的茶叶就要及时将其保存好,家庭中较常运用的保存办法是罐装贮存和袋装贮存。

罐装贮存是很多家庭广泛采用的贮存方式,主要是由于其操作起来很方便。但往往会有很多人疏忽这一个细节,那便是茶叶很容易吸取异味,假如罐子本身有滋味,那就会影响到茶叶的质量。因而今后能够先放少量茶叶到罐内,让其充沛吸取里面的异味。

袋装贮存相对而言就比较复杂一点了,但其优势在于经济、实用。对包装袋也有肯定的要求,选用的包装袋要属于食品类的,并且其密度和强度肯定要高。

盛好保存的茶叶,宜放在枯燥透风处。不能放在湿润、高温、不洁、曝晒的地方。且四周不能有樟脑、药品、化装品、香烟、清洗用品等有激烈气息的物品。还要留意,不同品种、不同级别的茶叶不能混在一同保存。红茶不同于普洱等茶类,很少具有珍藏价值,也不宜寄存过久。因此家里有优质红茶的,除了要贮藏妥当之外,也建议在保质期内尽量饮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