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故事(连载)七:普洱茶

发布时间 : 2021-09-02
普洱茶故事 普洱茶的故事 七子普洱茶

普洱茶故事。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故事(连载)七:普洱茶”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故事(连载)七:普洱茶”相关知识!

传说,乾隆年间(17361795)普洱地区的濮家茶庄将没有完全晒干的毛茶压饼、装驮进贡。到了京城发现,原本绿色泛白的茶饼变成了褐色。护送茶叶进京的茶庄少主人因为贡茶面目全非,甚至想到要了断生命,但却在无意间发现茶的味道变得又香又甜,茶色也红浓明亮。这些茶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并赐名普洱茶。据史料记载,早在清初(1659年),清政府便将普洱茶正式列入贡茶案册,清代宫廷也一直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传统。据《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当时会馆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中外茶商接踵摩肩,是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商贸重镇。

20世纪60年代,北京故宫的茶库里存放着清宫没有喝完用完的普洱茶贡茶数吨,当时已保存了150多年。2004年,由著名作家鲁迅的遗孀许广平珍藏的清宫普洱茶,在北京广东大厦拍卖,其中一块(约3克),拍出1.2万元(约合1451美元)。专家将藏品中的散块普洱茶用开水冲泡,茶块很快融开,茶汤呈褐泛红色,茶香陈厚,经数次冲泡后茶块全部融化。收藏普洱茶成了一种新的时尚。但是,贮藏普洱茶一般要求有专门的贮藏室、严格的温度、湿度控制、室内通风、每隔3个月翻动茶叶一次、并用紫外线灯消毒贮藏室等,这些条件,一般茶叶爱好者很难做到。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故事(连载)六:铁观音


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有着这样一个传奇似的故事:

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故名铁观音.

茶故事(连载)三:大红袍


从前有个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病倒在路上,被天心庙的老方丈救起。老方丈见秀才面色苍白,体瘦腹涨,便从一个小锡罐中取出一小撮茶叶,用水熬煮后,让秀才喝下汤汁。秀才感觉有一股桂花的清香钻心透肺,腹涨渐渐消退,精神也舒爽了起来。不几日,秀才全愈,拜别老方丈说:多谢老方丈见义相救,倘若小生今科得中,定返此修整庙宇,重塑金身!,拜别后就赴京赶考去了。不久,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并被皇上招为附马。他虽春风得意,仍未忘报恩之事。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状元离开京城,回到武夷山天心庙还愿。在天心庙状元见到了方丈,谈及当年治病之事,问是何仙药,方丈说那不是仙药,而是九龙窠的茶叶,状元听了,认为这是救命的神茶,意欲带些回京。此时正值茶叶摘采季节,老方丈就带领庙内的大小和尚同状元一起来到九龙窠,采来茶叶,由最好的茶师加工,并用特制的小锡罐盛装,让状元带回京城。状元回到京城,恰逢皇后生病,百医无效,上下慌乱。状元问明病情,乃肚痛腹涨、食无味、寝不安,于是向皇上陈述从前的经历,并取出那罐茶叶呈上。皇上马上命人将茶叶熬煮,让皇后服下茶汤。皇后饮茶之后顿觉荡气回肠,精神渐爽,身体不仅逐渐复原,而且日渐美丽健康。皇上大喜,赐大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去九龙窠披在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专人看管茶树,每年采下茶叶,悉数进贡朝廷,不得私匿。从此,人们称这颗茶树为大红袍,它的叶子成为贡品。

普洱茶的故事


传说,乾隆年间(1736—1795)普洱地区的濮家茶庄将没有完全晒干的毛茶压饼、装驮进贡。到了京城发现,原本绿色泛白的茶饼变成了褐色。护送茶叶进京的茶庄少主人因为贡茶面目全非,甚至想到要了断生命,但却在无意间发现茶的味道变得又香又甜,茶色也红浓明亮。

这些茶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并赐名普洱茶。据史料记载,早在清初(1659年),清政府便将普洱茶正式列入贡茶案册,清代宫廷也一直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传统。据《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当时会馆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中外茶商接踵摩肩,是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商贸重镇。

20世纪60年代,北京故宫的茶库里存放着清宫没有喝完用完的普洱茶贡茶数吨,当时已保存了150多年。2004年,由著名作家鲁迅的遗孀许广平珍藏的清宫普洱茶,在北京广东大厦拍卖,其中一块(约3克)拍出1.2万元(约合1451美元)。

专家将藏品中的散块普洱茶用开水冲泡,茶块很快融开,茶汤呈褐泛红色,茶香陈厚,经数次冲泡后茶块全部融化。收藏普洱茶成了一种新的时尚。但是,贮藏普洱茶一般要求有专门的贮藏室、严格的温度湿度控制、室内通风、每隔3个月翻动茶叶一次、并用紫外线灯消毒贮藏室等,这些条件,一般茶叶爱好者很难做到。

普洱茶祖的传奇故事


相传建兴三年(225)春,南中大乱,蜀相孔明请缨征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戡乱途中,蜀军进至桃花江畔渡口,因角江水瘴气,众军士纷纷中毒晕倒。危争时刻,幸得当地蛮濮人相助,送姜茶汤解毒,含茶于口避瘴气,得以渡江,再破蛮兵。七擒七纵,孟获始服,南中终定!

武候风茶叶如此神效,即命采购茶子数十驮,随军南进,深入后方,所到之处观山水,察民情,扶民心,传农耕技术,赠茶子诸礼,深受欢迎,并昌导各族团结,发展生产,广植茶园,共谋生计。为兴汉室,武侯派得力将士到滇西南采适茶叶,以备军需,商贸之用。从而促进了滇西南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因此现在的许多地名就源于孔明的这段典故,譬如攸乐、莽芝、蛮砖、倚邦、革登、易武等。

此后,支南各部落为感武侯恩德,每年都以“象齿矩狗、丹漆茶蜜纳贡”古往今来,历史变迁,但武侯鼓励云南少数民族开山种茶的故事依然广为颂扬。并被尊为普洱茶祖,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各茶庄茶号和各地商旅相聚思茅(现改为普洱市,“思茅”相传是当年孔明思念故乡茅芦而起名),以隆重的仪式祭祀孔明兴茶的功绩。

老甘田普洱茶的故事


出生于远古、在高山云谷中孕育、与天地万物一同生长,枝干被满了苔蘚,经历了无数沧桑岁月,她是正宗最优质普洱茶的代表云南双江勐库大叶种百年古树茶。

老甘田,她來自中国云南遥远的西南边疆,一個多元民族北回归线上太阳转身的地方---双江旧龙福林茶山,也就是老甘田的故乡。

她在海拔1700米的云端生長、制造,因而保有自然洁净与甘香,正因为她純正稀有,而越发显得珍貴异常。旧龙茶山座座老甘田茶地,都是正宗、古老、最优质的大叶种普洱茶,也都是茶人祖祖辈辈们血汗的結晶。

旧龙古茶人家族,世代先祖、胼手砥足、开发山林,成為美丽的福林茶山;春去秋來、岁岁年年,经历了无数个风霜寒暑与時代的剧变,茶人先辈们虽多已随风而逝,但茶人后世子孙,仍无怨无悔、坚持悉心的呵护着這些珍貴的古茶田。

正因为茶人与生俱來的憨厚、正直与坚持,老甘田每年以茶山精选的春茶为原料,限量制造一批均通过国家检验局合格检验并坚持「純正自然风味」的普洱茶,来献给世上愛茶的有緣人共同分享。

老甘田的制造人,幼時遭逢時代剧变,两岁离开旧龙福林茶山,飘落海外,白云苍天,一条漫漫不算远的回乡路,却让他足足走了近50年。

选用茶山上好的古树春芽,結合最精良的制茶工艺师傅,制作成「老甘田」以延续茶人血脉,并悼念先父、世祖古茶人。

普洱茶祖孔明的传奇故事


相传建兴三年(225)春,南中大乱,蜀相孔明请缨征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戡乱途中,蜀军进至桃花江畔渡口,因角江水瘴气,众军士纷纷中毒晕倒。危争时刻,幸得当地蛮濮人相助,送姜茶汤解毒,含茶于口避瘴气,得以渡江,再破蛮兵。

七擒七纵,孟获始服,南中终定!

武候风茶叶如此神效,即命采购茶子数十驮,随军南进,深入后方,所到之处观山水,察民情,扶民心,传农耕技术,赠茶子诸礼,深受欢迎,并昌导各族团结,发展生产,广植茶园,共谋生计。

为兴汉室,武侯派得力将士到滇西南采适茶叶,以备军需,商贸之用。从而促进了滇西南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因此现在的许多地名就源于孔明的这段典故,譬如攸乐、莽芝、蛮砖、倚邦、革登、易武等。

此后,支南各部落为感武侯恩德,每年都以象齿矩狗、丹漆茶蜜纳贡。

古往今来,历史变迁,但武侯鼓励云南少数民族开山种茶的故事依然广为颂扬,并被尊为普洱茶祖。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各茶庄茶号和各地商旅相聚思茅(现改为普洱市,思茅相传是当年孔明思念故乡茅芦而起名),以隆重的仪式祭祀孔明兴茶的功绩。

普洱茶七子饼的历史由来


普洱茶七子饼是普洱茶特有的一种产品,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在南洋已深入人心。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普洱茶七子饼的来历说法。

其实七子的规制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

解放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其商标使用年限为1952年3月1日起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上个世纪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地位。

以上就是对普洱茶七子饼的来历说法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关于普洱茶七子饼的历史


普洱茶七子饼的来历说法

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在南洋已深入人心。其实七子的规制是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

解放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其商标使用年限为1952年3月1日起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19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地位。

七圆一筒原是清政府为了规范计量,规范生产和运输所制定的一个标准,只有在清代前期和中期,以及解放后的计划经济时代才具有规范作用。一旦进入自由化市场,除了品牌价值,它所代表的质量和重量的意义也就模糊了。四禧茶、五福茶已经有了,难保今后不出现八禧、九宫之类的茶品,七子饼的大旗还能飘多久,令人担忧。

普洱茶,来自世界茶源,乃茶中最原始、自然者,是古法制茶、古茶文化在云南的延续,秘境云南绝无仅有的古树茶园,让现代人喝到唐代的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