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普洱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回忆07年普洱茶天价背后的那些事儿”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不要提了。来不及跟记者多说的金老板正赶往云南他所买下的四座茶山。像金老板这些普洱茶商着急的是,如同股市前些日子的暴跌一样,普洱茶近期也演出了高台跳水。
从茶叶市场最新统计显示,近一个月以来,普洱茶价格跌了20%至50%,许多炒家收藏者手里囤积的名牌普洱茶现在已经贬值一半左右。
普洱茶涨了,普洱茶跌了,牵动的不仅是简单的茶商,而是整个普洱茶运作链条上千千万万个经销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称,价格回落很正常,这是普洱茶高抬价格数倍之后的一次泡沫挤压。
连环茶链基金从去年到今年最好的不过上涨2至3倍,而普洱茶收藏最好的业绩是上涨了几十倍。特别是今年前四个月,市场普洱茶均价都上涨了3至4倍。吴锡端一语道破普洱茶贬值的原因:上涨速度太快导致暴跌。
过去1公斤普通普洱茶叶的收购价才八九元钱,据记者了解,2006年曾哄抬一时的名贵普洱茶品种下关甲级沱茶,已经由最高价的每公斤400元跌到现在的每公斤不到200元,跌幅超过了一半。还有在市场上某批号的每件2万元的普洱茶,现在的成交价已跌到1万元。
紧张的都是后进者。掉价的消息,并没有激起刘老板的强烈反映。七八年前,他可是花了平均一座山80万的高价钱买了几座规模很大的茶山。别看普洱茶出厂价不过3000-4000元,我们已经把价格拉升到20000元/件;如果股市再调整几百点,我们就有能耐把价格拉到30000元/件。刘老板说话的时候,很是漫不经心。
而他的这种强势恰恰来自于身为一级普洱茶经销商在连环茶链的地位优势。原来,茶商向茶厂缴纳数量不等的保证金,就能够成为经销商。经销商按照大小规模,梳理出一条环环相扣的销售链,每一级经销商从中层层提取该级利润。
一旦茶厂和茶商供销体制形成后,提价自有门道一级经销商就会与二级、三级经销商联手,抬拉普洱茶价格。由于一级经销商具有绝对的垄断权,留下70%左右的茶品进行囤积,采取对能够控制的品牌茶推出30%份额,首先在一级经销商内部形成价格联盟,相互抬拉,将价格拉到出厂价三倍左右,才抛售给二级经销商。一级经销商赚取三至四倍的利润,二级经销商能赚到一倍左右的利润,三级经销商的利润的利润在50%左右。
在纸业打拼多年的金老板,应该算是这一链条当中的二级经销商。他涉入普洱茶业是近一年的事情。可能我进去的有点晚,我只是花了十几万买到了几个小茶山。而他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渠道优势,从云南茶厂把治好的茶运到广州,我们在那里有合作的包装厂,一系列成品运作后,普洱茶就变成了高档的礼品,价格自然就抬高了。
这种二级经销商依一级经销商画葫芦,并留下10%的茶品囤积,将20%的茶品联合抬拉,达到满意的价位后才抛售给三级经销商。由此,真正在市场上流通的普洱茶不到20%,形成了有价无市的市场态势。据云南媒体报道,从去年开始一批商人大量收购囤积下关砖茶,使原本进入消费领域的茶至少80%以上转入到了流通环节。而原料价格的高涨,也使得厂方转而生产利润更高的普洱茶。
只藏不喝的泛滥
有多少人舍得喝自己的普洱茶?又有多少人在幻想自藏的普洱茶身价倍增?手里有货的茶商都捂茶不卖,这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奇货可居。高等级的普洱茶一般只会在炒家的圈子里流通,要么永久收藏,要么等待增值,而炒家圈外的人只能望茶兴叹。
这是圈里人的游戏,从开始到现在,普洱茶的核心价格都是靠这种内部拍卖交易。流连在拍卖场的赵先生揭开了普洱茶拍卖的门道。
而这种拍卖造势,确实有机可循。让普洱茶在内地声名鹊起的是在2002的广州茶博会上,云南的宫廷普洱拍卖出了100克16万元的天价,随后的各种博览会上,更高的天价不断问世。
成功吹大了整个普洱茶的泡沫这种拍卖造势所赐。普洱茶买卖双方的共同营销盯上了一些中小型的拍卖会上。买卖双方确定好目标价位后,卖家造势宣传,买家则随声应和,将拍卖的20年、30年甚至50年、100年普洱茶藏品步步拉升。
如果有不懂行情的圈外人参与其中,就会成为最终受害者。如果拍卖不成功,达不到买卖双方预先商量的价位,只需要交纳少量手续费就行。赵先生暗示记者,这都是行业里公开的秘密。
按照记者手头掌握得资料,通过拍卖造势、拉抬价格的做法,成功吹大了整个普洱茶的泡沫。将普洱茶价格在短短几年时间从800元/件到1000元/件,吹大到20000元/件。
就连2006年10月份新上市的茶,也从几年前一大件(30公斤)900元涨到1600元,涨幅达80%。普洱茶期货属性越发明显。金老板告诉记者,对新茶陈化的预期,期待这部分新茶陈化后对价格的提升作用形成了这一波逆势行情。据说,带着大笔大笔的现金跑到云南收购普洱茶的大有人在,并且出价极高,上不封顶。
亟待规范肃清这样的被哄抬起来的趋势还能持续多久?也许普洱从上个月的降价已经渗透出来一些信息。况且大多数购买普洱茶收藏的人自己不喝茶,许多人收藏不如说是投机。如同股市一样,暴涨必然面临暴跌。对一些炒家来说,普洱茶就是股票,他们不断地买进卖出,试图从中获利。既然如此,普洱茶的价格也就会像股票一样,不可能永远在高位上。
也有业内同行固守普洱高价,认为股市与普洱茶市场确实存在某种联系。5月价格回落的原因在于股市上扬,现在股市震荡,还会有更多资金重新涌入茶市。赞成的意见甚至认为股市再调整几百个点,普洱价格就能上扬到三万元。据说,带着大笔大笔的现金跑到云南收购普洱茶的大有人在。一个诱人的说法是,普洱茶有投资价值。
但好茶不一定就价高,喝茶在很大程度上讲的是心情和体会,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和享受。而当被赋予了新商业属性的时候,急功近利的人都忽视了普洱茶价格神话存在天生的缺陷,其最大的危机是,普洱茶的加工工艺相对比较原始,缺乏统一生产标准,进入门槛很低。
茶叶加工企业不断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根据官方的统计,在普洱茶的原产地勐海,截至2006年底,共有茶叶初制所580家,精制厂166家。这只是登记在案的正规厂家,而据预测目前云南省大约有3000多家企业都在生产普洱茶。通过云南省制定的《普洱茶综合标准》质量准入制度认证的企业仅有59家。
同时,云南普洱之热也吸引了全国的茶叶蜂拥而至。普洱茶只有在云南大叶种为原料,才称得上普洱茶。但实际上,熙熙为利来。从官方到民间的信息都表明,不仅两广,贵州、福建、湖南、四川甚至缅甸、越南、老挝的茶叶原料,不论大叶种还是中小叶种,都开始进入云南,然后以普洱茶的名义行销全国。张俊还表示,在福建和广西,已有就地自产普洱茶的情况出现。一些小厂家因缺乏品牌、产品质量差等原因,销售困难,便假冒名牌。
6月底我们将召集10多家大的普洱茶厂家及经销商,共同签署行业自律公约。吴锡端希望能够借此规范价格和产品流向,从而规范市场。来自:中国联合商报2007年第24期
cy316.com编辑推荐
普洱茶集团 07年普洱春
【名称】普洱茶集团普洱春
【规格】357克
【生熟】生茶
【年份】2007年
【批号】4月18日
【产地】云南普洱市宁洱县
【原料】选用纯正云南大叶种茶菁,采用传统方法精心制作。
【储存方式】不要让太阳光直射,通风,干燥,远离异味。
【普洱春简介】普洱茶(集团)公司简介:前身为成立于1975年4月的“普洱茶厂”,是一家历史悠久从事茶叶种植、加工技术推广、茶文化传播及茶叶营销的专业公司。公司自营6大生态茶叶基地,土地总面积约45000亩,茶园面积超万亩,茶树均生长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独享天地之精华,公司固定资产上亿元,现有各类管理人员及茶工3000多人。主要产品有传统普洱茶,部优产品板山毫峰(绿茶),深加工产品干吃茶、普洱茶饮料等100多个品种,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金奖、银奖、名优茶、优质茶称号,是云南省“放心食品生产企业”。公司已经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及“ISO9001:2000国际管理体系”认证,公司拥有自营出口经营权,注册商标“普秀”牌。
【实物图】以下图片由“同益堂”提供
【开汤汤色】
【本茶特点】
月饼和茶的那些事儿
自古以来,月圆之夜也是中国人所期待的亲人团聚之时,这时候,能抒发感情的,除了美酒,就是香茗了。作为除春节之外的第二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吃月饼,品香茗,更营造出了浓浓的亲情。
亲情如香茗
陈萍是个极富情调的女士,平时每天都忙着自己的事业,但只有中秋、春节这样的大节,一家人才有了团聚在一起的时间。几年来,过中秋的地点没有重复过,但有两样东西一直没变,那就是月饼和茶叶。去年中秋,她们一家五口是在鼓山上过的,在涌泉寺喝水岩的茶室里,泡上一壶香气四溢的铁观音,一家人边喝茶边吃月饼,一边聊着家长里短,“那感觉舒服极了!”陈萍感叹,“喝着茶,大家讲话的语调都放得很舒缓,亲情就像茶的回甘,韵味十足。”
深爱品茗的陈萍说,传统的节日,用传统的方式来过,过得才有味道,就像喝铁观音,她喝的也是传统工艺制作的铁观音,她认为,只有那样的铁观音才与具有上千年文化的月饼相匹配。“月饼是中国的特产,茶也是原产自中国,吃月饼怎么能不喝茶呢?!”陈萍道。
可选茶叶多
小杨常年工作在外,没能够常回家看看,可是,每年的中秋、春节是必回家的。两三年前的中秋,他从福州带了盒月饼回家,这是一款月饼与茶叶相搭配的礼盒,他至今还记得,当他在家中打开礼盒时,月饼的精致和花样繁多的茶叶,让全家人眼睛一亮:干润陈香的五年老茶王、浓厚鲜爽的云南滇红、干润醇厚的冻顶乌龙、清雅爽口的茉莉花茶。
中秋之夜,全家人将四款茶叶依次泡了一巡,每一款都香气四溢,品一口软软糯糯的月饼,喝一口或浓郁或醇厚或清爽的茶汤,清香爽口,让大家谈兴不减,就连饮食颇为讲究的双亲也吃了一大个月饼,老人家说,吃月饼配茶有助消化,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健康饮食新时尚。于是,这之后的每个中秋节,小杨回家总要带上月饼和茶叶,因为家人已经恋上这种食用方式了。而且,小杨每次回家带的茶叶都不一样,或一两类,或两三类,每年都能让家里人喝到各种没喝过的茶叶,如前年带的是流行的铁观音,去年带的是当时颇为红火的普洱茶,今年他计划带些白茶、正山小种回家,他说,虽然月饼选择的余地不大,但福州市场上茶叶品种繁多,各种茶叶都有精品,可选择的范围也非常大,是理想的孝敬长辈的礼品。
健康又时尚
老李去年中秋送了老战友一盒“七星伴月”普洱茶,礼盒里有7个沱茶和1个茶饼,深受老战友喜欢。选择茶叶作为中秋礼品,当时他颇费了一番周折:老战友家里的月饼都是往外拎的,再送月饼简直就是“给人家添麻烦”,但选什么东西好呢?烟、酒老战友都不沾,送了没用,于是,茶叶就成了他的首选,茶叶毕竟实用、健康。没想到,老战友自从喝了他送的茶叶,开始喜欢上了喝茶,说起今年中秋礼品,老李不假思索地将目标锁定为茶叶。
但今年选购茶叶老李可就有点头疼了,茶叶品种那么多,福州的茶庄也遍地开花,该选哪家的何种产品呢?还好他是福州晚报的忠实读者,每周都一字不落地看本版的茶叶资讯,他说,有了晚报提供的资讯服务,他也不用“抓瞎”了,只要届时参考一下晚报推荐的产品,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茶叶,这样一来,他不仅还能继续为老战友送健康,而且还是最时尚的产品,老战友肯定开心得不得了。
普洱茶背后的庄家
普洱茶有所谓庄家炒作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00年前后,进入大陆的港台茶商雇佣了大批收茶人前往云南各大城市的茶厂、茶庄、供销社甚至边远村寨收购老茶。一位大炒家那一年派出去收茶的人就有上百名,收茶人的月平均工资都在2000元以上,高的甚至上770由于当时国内的普洱并未普及,收购成本非常低,而且由于是大量扫货,最初两年每公斤的收购价甚至不超过10元,而收茶人的费用则按每片茶饼1元的价钱给付。3年左右,便将云南大部分的陈年老茶收购殆尽。
2004年以后,在扫货同时,港台商人还开始陆续介入了云南茶厂的并购重组,达到控制上游产业链的目的。
也有部分炒家向茶厂缴纳数量不等的保证金成为经销商。一个中档以上的品牌茶,经销商交纳的保证金一般是200万到1000万元,上千万的可以成为一级经销商,余下的成为二级和三级经销商。
茶厂和茶商供销体制形成后,一级经销商就会与二级、三级经销商联手,抬拉价格。由于一级经销商具有绝对的垄断权,留下70%左右的茶品进行囤积,采取对能够控制的品牌茶推出30%份额,首先在一级经销商内部形成价格联盟,相互抬拉,将价格拉到出厂价三倍左右,才抛售给二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依样画葫芦,但把10%的茶品留下囤积,将20%的茶品联合抬拉,达到满意的价位后才抛售给三级经销商。
由于一级到三级经销商层层囤积、层层抬拉价格,进行炒作宣传,真正在市场上流通的普洱茶不到20%,却能通过炒作达到比出厂价高出五倍甚至六倍的价格。炒家的层层截货,让零售商几乎不可能直接通过厂家拿到货。零售商只能在整个供货链条的最底部任人宰割。
庄家还通过对个别品牌产片的拍卖造势、拉抬价格的做法,成功吹大了整个普洱茶的泡沫,将普洱茶批发价格在短短几年时间从800元到1000元一件,最终拉抬到20000元一件的天价。
投资价值是庄家的又一噱头。庄家摇身一变在各类媒体上为公众讲解投资技巧。各类介绍投资茶叶的书籍、电视节目不断推出。在中国这个投资渠道匮乏的国度里,普洱茶的暴利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国人的眼球。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炒茶的行列中。
投机者追逐着普洱茶的暴利,但并不关注茶本身的品质,当时一个怪现象真正的老茶价值不如新茶。比如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文革砖普洱茶不过价值3000元至5000元,而新茶竟能拍出上万元的价格。
巨大的市场需求伴随炒作而生,迫使茶叶产量连年暴增。有数据显示,从2003年的年产2到3万吨,到2007年的14万吨,普洱茶产量不断增加,竟然在不到5年内连翻7倍。
跌入谷底当无数人把普洱茶当成了一顶快速积累财富的投资而趋之若骛时,一场意想不到的地震悄然而至。从2007年5月中旬开始,普洱茶的价格普遍下跌20%~50%,一些投资者囤积的数百万、上千万元的普洱茶饼一夜之间骤然贬值。
昔日昆明最为热闹的雄达茶城,市场的萧条一目了然,稀稀落落的车辆与普洱茶火爆时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业内人士称,在20062007年的普洱茶暴跌中,挣到大钱并成功脱身的只有庄家和少数助推手,更多的投资者,包括茶商、藏家纷纷被套。
在广州茶叶市场,流传着某大茶商一天被蒸发200万元的惨痛经历。大大小小茶商们似乎想在这个传说中获得些许心理补偿。现在记者已经找不到这个大茶商,据知情人说,这个大茶商在普洱茶热炒时期投资金额过亿元,在2007年暴跌中,他的普洱存货一天就被蒸发掉200万元,在风暴来得最猛烈的头一个月间,他损失了数千万元。
有人认为,暴跌的导火线是中茶贴牌生产。普洱茶大品牌有大益中茶与下关,所谓中茶贴牌,就是和中茶公司签订合同,花钱获得中茶牌的商标使用权、产品编号和全套包装纸。据了解,中茶牌商标的使用价格从每公斤十几元到六十几元不等。价格主要由商家和中茶公司管理层协商确定。之后,该商家就可以自行进原料,自行组织加工和销售。而中茶公司并不监督原料采购和加工环节的质量。于是导致市场上中茶泛滥,良莠不齐的新茶、难辨真假的老茶以及各种以经典正宗贡品为卖点的概念茶,令消费者眼花缭乱。
某茶商心有余悸地告诉记者:我2007年初的时候,拿出1600万元买中茶标签进行贴牌生产,不久就发现中茶标签满天飞,是人有钱都可以贴牌生产中茶,有唯利是图者连茶末、茶梗都一起压成饼。我想,如此缺乏质量监管,一定会出问题,于是立即撤资640万元,现在还套着900多万元我算好命了,跟随我一起贴牌的几个朋友至今资金仍然全部被套,对此我非常内疚。
事实上,造成暴跌的真正元凶是过度炒作。炒作让普洱茶的价格远远脱离其真正的价值,在业内人看来,下跌早已是在所难免。
价格下跌是在情理之中。王惠新说(普洱茶的辉煌期茶商王惠新回忆录)。他告诉记者,这次价格波动受到影响最大的普洱茶主要是曾被过分炒作过的一些大品牌厂家生产的品种,现在出现的价格下跌只是减少了这些产品的虚高部分。即使这样,没有被炒作的产品价格也因为这次价格波动而受到牵连,不同品种的价格都或多或少的有所回落。
经历多年对普洱茶的爆炒之后,公众对普洱的消费逐渐回归理性。王惠新指了指自己货架上摆着的一袋下关陀告诉记者,这种在最高峰时曾卖到每斤200元的茶叶如今卖80元也很少有人间味。普洱茶的投资客们也早已没了踪影。
和其他零售商一样,王惠新也曾在2007年价格下滑之前购进过大量普洱茶。如今这些茶叶的价格普遍下跌一半还多。
如今的茶市又恢复了平静。茶店里不再是满眼的普洱茶饼,其他茶叶品种又被重新摆上货架。
在这次价格回落之后,相信市场最终认可的价格才是普洱茶的真正价值。
普洱茶那点事儿
迄至2009年1月为止的故事
经历了清末民国初的火爆之后,普洱茶在广袤的中国大陆一口气蛰伏了半个多世纪。
随着宝岛茶人对茶饮在健康、文化上的卖点的深度挖掘,上个世纪最后几年,广东、云南地区的普洱茶市暗流涌动。
世纪伊始,中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消费欲望强烈。所有新奇的、独特的、有炒作潜力的东西都被精心策划,包装,宣传。终于,在2006下半年到2007上半年这段时间,普洱茶市沸腾了。
其实茶没有沸腾。沸腾的是人,而且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另有不少人忧心忡忡,还有一些人等着看热闹。
时间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一年。零八年三月底,普洱茶市场指标性产品,大益7542、7572上市了。价格?相当的低调。
被07年的高价气红了眼的茶客松了口气:崩盘了吧!又有茶喝了。
被07年的火爆急红了眼的茶客幸灾乐祸:崩盘了吧!存那么多茶,曾孙都喝不完喽!
崩很吓人的字眼。有这么严重么?
前兆
07年初,我在云南西山版纳茶区的村寨里做调查。前所未见的茶价让茶农们纷纷露出兴奋而又羞涩的腮红。却也有年龄颇长的几位老人紧锁眉头。经历过民国时期茶市的巨大动荡,今天的喧嚣让他们担心昨日重现。
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07年秋,当时仍奋战在茶区一线的君莫问兄发帖爆料:某些着名茶产区居然有茶农佘米。过高的茶价吓退了收茶人,毛料堆满仓却换不成买米钱。
这时的市场,标价依然坚挺,群众依旧热心,只不过都纷纷开始捂紧钱包。
茶商们有点儿紧张。他们开始考虑:到底谁在消费普洱茶?
普洱茶的受众
最狂热那段日子,普洱茶市冒出了几种奇特的消费心态。
一、降脂减肥,保健药。二、时尚潮流,赶时髦。三、投资回报,炒股票。
茶饮再健康,终究不能雪中送炭。捏着鼻子当药喝,全无怡情之悦,实在大谬其趣。于是,纯喝药的人退出了。
时尚的核心特征就是流转不息。等它的指针无情的倒向红酒、咖啡甚至酸枣汁等等之后,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小资们也退出了。
充满泡沫的牛市不可能坚挺。一朝显露熊相,炒货的商家们更快马加鞭地退出了。
闹剧落幕,一片萧索。然后寂静中,依然有人神态自若地把普洱茶一杯杯往肚里灌。这些人说:
从人数上说,一个健康的市场系统应该是金字塔形的。顶端是制造商,人最少。中间是各级经销少,人数渐增。最下面是广大消费者,人数最多。
现在普洱茶市呢?枣核形!最上面一个制造商。到了各级经销商,茶叶就开始在各家仓库里搬来搬去。再往下呢?有多少消费者?一年那么多吨新茶,喝掉了几吨?
你存了很多茶,都升值了。太好了!可你卖得掉么?你能套现么?
我意识到:金字塔形虽然有点过时,但站得稳。枣核形很前卫,可惜太容易倒。
终于大家也都意识到:不管怎么炒作,怎么升值,怎么越陈越香,怎么越存越贵,茶终归还是要喝到肚子里。最终的话语权依旧牢牢长在喝茶人的嘴上。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喜欢喝普洱茶?
越陈越香的迷雾
在消费市场上,广受关注的产品大都有一个简洁有力的描述。以茶举例:花茶,花香带茶香;绿茶,清香鲜爽;闽北乌龙,岩骨花香;广西黑茶,红浓陈醇。
这些字眼朗朗上口。既突出了产品的独特风貌,又指导着品饮者的价值取向。
普洱茶,目前叫得最响的词汇是越陈越香。
好一个越陈越香。这个短语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勾勒现在,只暗示未来。
这就好像有人抱着个婴儿,跟我们信誓旦旦她三十岁时会是何等绝世的风韵。真的有把握?!未来和现在有如此确定的联系?
好吧!且不谈未来,让我们先论论现在。陈香是什么?
作为最基本审美取向,这个词汇的含义本身居然飘忽不定,存在广泛争议。
在漫长的中国饮料史上,茶叶一贯以新嫩为贵。陈作为一种品饮概念异军突起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即使在港台东南亚这些传统消费地区也不过就是几十年。当年港台茶人携各式茶品、各种理念杀向祖国大陆,你方唱罢我登场,赚足了眼球。可是台下观众看傻了眼。到底该听谁的?
甲说樟香,乙立刻讥其湿仓;乙高论干仓,甲回头笑其青BB。
陈。就这一个字,为一口茶增加了太多背景,太多故事,太多变数。
对于已经陈了的老茶,争论尚如此之多。那么还未陈化的生茶呢?
面前,一杯让人口舌麻痹的茶端了上来。茶友们一口灌下去,纷纷暗暗叫苦。
这时,甲发话了:这样的茶才叫霸气,就是这样的茶将来才是好茶。哇,不得了!是不是买点儿回家存存以观后效?
说时迟那时快,乙做鄙视状:这还算好茶?!哼哼!此茶苦而不甘,涩而不津。这种茶越放越难喝!呀,有危险!钱包还是收好。先观望一下。
正在此时,一直作沉思状的丙发言了:我手上有几饼这种口感的茶。经过一个苦涩不化的阶段,现在口感还是上升的。咦?二比一!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
折腾几次,消费者终于烦了。他们懒洋洋地说:这块茶饼二十年后会非常好喝,或者非常不好喝。随便您预测吧。反正我不买!
是啊!谁愿意为二十年的等待买单?
期待破茧化蝶
炒,也炒了。跌,也跌了。崩?还不至于。也许是不乱不治,不破不立。
因为我们知道,很多人还在喝普洱茶,喝他们认为好喝的普洱茶。
但是,如果所谓的高端新茶解决不了糊味,所谓的高端老茶解决不了霉味,所谓的越陈越香只是飘忽不定的字眼而不是深入人心的观念,那么消费者的热情还能保持多久?
如何让新茶好喝?同时让这些新茶在陈化之后更好喝?如何用货真价实、独特卓越的口感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嘴巴?如何让消费者真正觉得越陈越香是保障而不是风险?
Know-how,know-how!有志于普洱茶事业的专业茶人们尚任重而道远!望诸君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样,喝茶人才好在将来某天为您今日的杰作喊一声好!
茶叶回忆录:普洱茶纯干仓的典故
纯干仓这个名词,并不是单一而生,它必然有相对应的名词,那就是湿仓和干仓,当然,纯干仓在现今已经成为市场的显学,几乎市场上所有的茶品,都以纯干仓为标榜,其实纯干仓的出现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现在动不动很多人都说是纯干仓的始祖或是拥护者,或者是早就知道纯干仓的概念,夸夸其词却不知所以然,说不出纯干仓概念产生的背景和时空环境,其实是有些吊诡的,它反映了市场的进化,也表现了市场的现实。
所谓的仓到底是什么意义?3年的7542也叫纯干仓,还是5年的银大益?是北京的纯干仓?还是广州的纯干仓?或者是现在有些人用新设备或者是新观念的仓库?我认为纯干仓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它,我个人认为,纯干仓就是保存状况,从古董的观点来讲就是品相,年头越高的东西,品相越好就越难得,品相不好,在老东西的世界里是具有容忍性的,当然保存状况好的东西更具有收藏价值,品相不好,价值自然打折扣,所以年头越老的东西,保存状况越显重要,年头越老的普洱茶,品相越好价格自然不菲,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纯干仓的红印比干仓的红印和湿仓的红印贵上许多的原因。
在早期的普洱茶市场,是没有纯干仓概念的,大概在1996年之后才有纯干仓的产品问世,最主要由于当时的市场主要以干仓和湿仓的产品为主,市场认为老茶的转化应以此为标准,但这样的观念也是受到香港的影响,早期香港的老茶并不是在茶行出货,主要来自于酒楼、茶经纪和许多联名仓库,多半是地下室,储位好的叫干仓,储位差的叫湿仓,所以一种茶可能有两三种仓储状况,我很久以前出过以百计的7542(小绿印)就有这种状况,所以虽然是同一批茶,不同品相,不同价格,除非真的很差(如白蚁啃食),或是湿仓及不完整,否则货主并不同意分割出货,不过当时台湾的市场是一个口感多元的市场,基本上北青南熟的态式,所以不同的产品都可以各取所需,直到纯干仓的印级茶出现,才打破市场的均衡,纯干仓的茶品基本上以楼上仓库为主,也有许多藏家收藏的因素,所以在仓储环境上温度、湿度的条件较为理想,产生了有别于地下仓的口感,但在当时,这种口感对市场而言是全新而陌生的,我记得我刚销售纯干仓印级茶的时候,很多人不能接受几十年的普洱茶居然会有苦涩感,口感比干仓30年的七子饼更具有苦涩感,所以很多人担心是假货而不敢买,为了销售及生活,纯干仓这个名词便应运而生,最主要可以区别旧的口感,打开新的市场面向,对新投入市场的我们来说是不得不为的创举也是叛逆,我到现在还记得在当时我进了许多纯干仓的黄印,由于实在太干又没有经过醒茶的阶段,口感完全没有老味,把客人吓坏了,在我不断说明之后,客人勉为其难的捧场了两件,但在晚上12点前,却又打电话来要求换货,要有老味的黄印,也就是一般仓储的黄印,所以当时的纯干仓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但纯干仓的陈年普洱茶在口感的表现上,不论是强度、活性、茶气都令人惊艳,虽然短期不看好但终究会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所以纯干仓是老茶的专利,早期是号级茶、印级茶,后来是七子饼,没有相当的陈期,纯干仓没有意义,所以新茶没有仓的价值,五年茶也没有仓的价值,就好像宋朝的瓷器品相好的没有破损的那叫珍贵,当代的瓷器品相好那是应该,就是这个道理,而且以目前在内地存放茶叶的条件,未来纯干仓的名词应该会消失,取代的应该是以区域性为代表的名词,应该会更热闹才对。
很多人都以为88青饼是纯干仓的由来,其实是错的,就好像很多人认为88青饼是88年一样,其实88青饼在当年是很新的茶,唯一的优点就是它的包装纸用的是80年代和70年代的七子饼的版本,所以它是一个没有入仓的茶,而不是纯干仓的茶,物换星移,内地的市场兴起,年轻没有入仓和具有数量的88青饼满足了广州市场,纯干仓也成为主流,但88青饼不足以说明纯干仓的概念,尤其是04年的时候,88青饼主力是90初的茶,无法凸显价值,印级茶更具有说服力,时至今日,88青饼迈入20年陈期,成为纯干仓的代表,实为市场现实,今日提笔想到当年的无奈不禁感慨万千。
回顾普洱茶的那些历史
第一个给滇西南的大叶种茶里洒清水的人是谁?第一个用湿润的笋叶包裹饼茶的是谁?历史永远地遗忘了他们。但是,关于普洱茶的奇迹,就来源于这两个偶然的细节为使茶叶在运输中不碎裂,茶农朝茶叶中洒上些清水。运往思茅或普洱的总茶店,需要10天左右。时光加上清水,完成了大叶茶的第一步冷发酵。在思茅或普洱的总茶店,散茶被蒸压成饼,外包笋叶同样,为了使它软柔,笋叶被水浸湿。
第二道冷发酵发生在茶马古道上。经滇藏线到拉萨,全程约需100天。在迢遥长路上,大叶茶伴着风声、雨声,揉入阳光、霜雪以及那层笋叶的清香水汽,它开始在马背上不为人知地、静悄悄地酝酿一种不可思议的陈香。天地自然参与了这一制作过程。马背上的时光,完成了普洱茶的最后一道工序。
1993年4月,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思茅举行,会议解决了有关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一大悬案:世界茶叶原产地在中国的云南思茅。在一些专家的解读里,普洱,乃哈尼语,意为水边的寨子。普洱茶,是包括哈尼族、基诺族在内的滇西南人民的共同创造。这次学术研讨会成为普洱茶热的预演。
整个90年代,一批台湾茶人关于普洱茶书籍的出版,将一股追捧的热力漫漫传往大陆。传奇与玄妙的身世,赋予普洱茶一种文化价值,它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有文化意味的商品;而越陈越香的直接表述,成为最好的广告词,暗示它无可预知的升值空间。
2003年以后,普洱茶的知名度在大陆如同井喷。拍卖会上,一饼普洱茶以几十万到一百多万元不等的天价,抢尽风头;市肆坊间广泛流传着一两百年普洱等价一两黄金的说法。2005年春,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活动从思茅起身,沿着百年前马帮进京的路线蜿蜒,一路北上。这一有关普洱茶的最大的行为艺术,在全国引起轰动。全民性的普洱风潮呼之欲出。
很快,普洱茶的收藏、囤积、投资者,远远多过了普洱茶的消费者。作为高端礼品的普洱茶,在各种社交场所送来送去。更多情况下,普洱茶成为身份的表征、品位的标志、时尚的代言。终于,普洱茶市场一片丧失理智的疯狂。此时的普洱茶,渐渐被抽离其物质载体,陷入深度异化。
鉴于普洱之名如日中天,思茅市做出了更名普洱市的决定。2007年1月,思茅市如愿以偿。与此同时,云南的普洱茶生产被带入一个群雄逐鹿、你争我夺的时代。
然而自始至终,普洱热背后,商业运作与茶商炒作的魅影时隐时现。当普洱茶疯涨的价格远离其价值,泡沫越吹越大,破裂在所难免。2007年5月起,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普洱茶价格出现迅速下滑的局面。很快,普洱茶市场面临不可挽回的崩盘现象。
反思终于来临。人们记起:上一次国土上出现此种非理性狂热,是上世纪80年代的君子兰热。
但无论如何,在整个市场的波峰浪谷之中,普洱茶作为一种质朴的民族文化,其本质并无改变。事情的实质是:当某些民族传统文化被包装成商品投放于市场时,它有可能被改写,被涂抹。所以,普洱茶事件的启迪,意味深长。
有关普洱茶的那些历史
第一个给滇西南的大叶种茶里洒清水的人是谁?第一个用湿润的笋叶包裹饼茶的是谁?历史永远地遗忘了他们。但是,关于普洱茶的奇迹,就来源于这两个偶然的细节:
为使茶叶在运输中不碎裂,茶农朝茶叶中洒上些清水。运往思茅或普洱的总茶店,需要10天左右。时光加上清水,完成了大叶茶的第一步冷发酵。在思茅或普洱的总茶店,散茶被蒸压成饼,外包笋叶同样,为了使它软柔,笋叶被水浸湿。
第二道冷发酵发生在茶马古道上。经滇藏线到拉萨,全程约需100天。在迢遥长路上,大叶茶伴着风声、雨声,揉入阳光、霜雪以及那层笋叶的清香水汽,它开始在马背上不为人知地、静悄悄地酝酿一种不可思议的陈香。天地自然参与了这一制作过程。马背上的时光,完成了普洱茶的最后一道工序。
1993年4月,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思茅举行,会议解决了有关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一大悬案:世界茶叶原产地在中国的云南思茅。在一些专家的解读里,普洱,乃哈尼语,意为水边的寨子。普洱茶,是包括哈尼族、基诺族在内的滇西南人民的共同创造。这次学术研讨会成为普洱茶热的预演。
整个90年代,一批台湾茶人关于普洱茶书籍的出版,将一股追捧的热力漫漫传往大陆。传奇与玄妙的身世,赋予普洱茶一种文化价值,它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有文化意味的商品;而越陈越香的直接表述,成为最好的广告词,暗示它无可预知的升值空间。
2003年以后,普洱茶的知名度在大陆如同井喷。拍卖会上,一饼普洱茶以几十万到一百多万元不等的天价,抢尽风头;市肆坊间广泛流传着一两百年普洱等价一两黄金的说法。2005年春,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活动从思茅起身,沿着百年前马帮进京的路线蜿蜒,一路北上。这一有关普洱茶的最大的行为艺术,在全国引起轰动。全民性的普洱风潮呼之欲出。
很快,普洱茶的收藏、囤积、投资者,远远多过了普洱茶的消费者。作为高端礼品的普洱茶,在各种社交场所送来送去。更多情况下,普洱茶成为身份的表征、品位的标志、时尚的代言。终于,普洱茶市场一片丧失理智的疯狂。此时的普洱茶,渐渐被抽离其物质载体,陷入深度异化。
鉴于普洱之名如日中天,思茅市做出了更名普洱市的决定。2007年1月,思茅市如愿以偿。与此同时,云南的普洱茶生产被带入一个群雄逐鹿、你争我夺的时代。
然而自始至终,普洱热背后,商业运作与茶商炒作的魅影时隐时现。当普洱茶疯涨的价格远离其价值,泡沫越吹越大,破裂在所难免。2007年5月起,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普洱茶价格出现迅速下滑的局面。很快,普洱茶市场面临不可挽回的崩盘现象。
反思终于来临。人们记起:上一次国土上出现此种非理性狂热,是上世纪80年代的君子兰热。
但无论如何,在整个市场的波峰浪谷之中,普洱茶作为一种质朴的民族文化,其本质并无改变。事情的实质是:当某些民族传统文化被包装成商品投放于市场时,它有可能被改写,被涂抹。所以,普洱茶事件的启迪,意味深长。
“普洱茶热”背后的文化滥用与科学缺位
“有生命的古董”、“可以喝的文物”,加之降血脂、降血压的“飓风”宣传,普洱茶曾一度升温成为“普洱茶热”。据云南省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该省茶叶产量13万吨,其中9万吨用以加工普洱茶,其增长幅度达30%。9月18日~19日,中国科协在杭州市举行第13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主题为“茶与茶道的科学研究”。
中国茶叶学会“站出来说话”普洱茶是否“越陈越香”,有无神奇的药用功能,究竟是老树茶质好还是新树茶质好,其衡量标准和科学依据是什么?2007年4月,中国茶叶学会举行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云南省茶产业协会副会长邹家驹在会上提出,“我们该站出来说话了”。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杨亚军直言,在普洱茶持续升温的日子里,其药用及保健作用被炒作夸大;“越陈越香”未见科学依据;还是盛年期茶树的茶质更好些……
杨亚军告诉记者,在茶树种类中,普洱茶所用品种属云南大叶种。今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生命医学部等正在合作研究《普洱茶关键技术》,为期3年,研究内容包括普洱茶的特征成分、功能及安全性等。
“‘普洱茶热’是典型的文化滥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沈冬梅,特邀与会者回忆近年来以文化因素为看点的普洱茶大型宣传活动:2005年,“茶马古道”马帮进京;2006年,马帮贡茶万里行;2007年,云南精品普洱茶全国巡回展;同年,思茅市改名普洱市“百年贡茶荣归故里”。
沈冬梅说,这些被设计出来宣传活动有如下一些文化因素:“文物”价值、历史情怀、马帮悲情、民族风情以及明星效应等;而这里潜藏的困境有四:其一,竭泽而渔,对茶树资源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其二,为填饱市场畸形增长需求而出现假冒产品,其三,伪劣产品危害普洱茶整体声誉。
沈冬梅认为,“普洱茶热”是典型的文化滥用,又是科学的缺位与乏力。她说,在“普洱茶热”中,无人给“越陈越香”做机理分析,亦无人为所谓生普洱茶、熟普洱茶以及不同年份的老茶可浸出有效成份及含量等进行分析。至于文化为何被滥用,与实际对文化的轻慢相联系。“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样的口号使得文化被经济需要任意裁剪;甚至文化所依据的历史事实不再重要,而重要的是当时当地的经济、政绩需要,历史的文化可根据需要被“创造“出来。
普洱茶可持续发展之路“普洱茶降血脂效果不可小视。”西南大学教授刘勤晋介绍说,他任教的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曾对普洱茶降血脂功效进行过动物试验。结果证明,普洱茶对高脂饮食模型小鼠的血清甘油三酯下降了50.00%,血清胆固醇下降了26.43%,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32.63%;而对生命体有益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其含量上升了81.72%。这表明普洱茶确能降低高血脂症动物模型的血脂水平。
刘勤晋说,云南是普洱茶种质资源富集之地,还是我国茶组植物遗传基因库,这为普洱茶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以强大科技作支撑,是大众化普洱茶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