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品、人品及公民品

发布时间 : 2021-12-21
龙井茶的泡茶及品饮方法 品品香白茶 茶品的分类

龙井茶的泡茶及品饮方法。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品、人品及公民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品、人品及公民品”相关知识!

明代屠隆在《茶说》中云: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修德之人。真如是,则明末清初文人杜睿,是最适合饮茶的了。

杜睿,字于皇,自号茶村,清初有名诗人,原是湖北黄冈人,年轻时胸怀大志,生性倜傥。后因张献忠所率游民军纵横湖北,为避战乱,流寓南京鸡鸣山,茅屋两三间,日照而日进,雨注而雨淋,穷困则自然潦倒,然则茶村先生不以为意,安居若素,吟啸自若,至晚年,贫愈甚,常断炊。有友问他:穷愁何似?茶村先生答道:往日之穷,以举火为奇;近日之穷,以不举火为奇。友人不解,茶村先生笑道,往日穷,偶尔还可烧柴火煮饭,现在穷,虽然天天家中升火,然而,竹沥泉清,只是泡茶,无米下锅,以茶喂肚,哄肠胃罢了。自称家中可以绝粮,不能绝茶,于此可见茶村先生爱茶致癖。其自号茶村,更见癖茶一往情深,尤可见者,乃是喝茶之后,将茶渣一一收集,不使余漏,全埋于深土,日久成岭,谓为茶丘,插香焚烟,多有祭拜,多情甚比林黛玉伤感葬花。

茶村先生与茶为伴,便不喜交游,有人骂他孤僻,他笑言之:某岂敢如此,只是一味好闲无用,但得一觉好睡,纵有司马迁、韩愈在隔舍,亦不及相访。文人声气相投,尤不相往来互捧,对不太搭界的官场人物,茶村先生更是避之如鬼神,如有鬼神访,则高卧不醒,官职再高,先生当睡,嘱童子不得喊醒。不趋炎、不附势,这是茶村先生为文人所立的一竿高标。此高标高则高矣,然不足为异,文人有这般品位者多见多闻,岂止一个茶村先生?而或可独标的,是茶村先生作为国家公民的禀质。皇粮国税,历代都是有的,李自成标榜闯王来了不纳粮,那不过是哄人,封建王朝,哪朝不纳粮与服役?清代自然也不免。有一年,朝廷征集各户服役,南京地方官见茶村先生不过一个穷诗人,既雇不起人代劳,又自不可劳作,于是便格外开恩,拟将免除。茶村先生得知,挽裤脚,撸衣袖,大声说:此是家国事,其民岂免。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一个诗人,多少算得上士子,在体力劳动是一种耻辱的年代,读书人谁能放下架子挥锄头抡铁锨?又有一年,朝廷征收房号银,即当今房产税也,清朝有制度,此税者,官绅可免。此政策,最可谋以对策也,拉点关系,走点后门,挤进官绅行列,就是政策之对策了。有人见茶村先生穷得开不了锅,欲代为申请减除,茶村先生也断然拒绝,再穷也将尽家国职责,所以,将房产税悉数缴了。

煎茶非浪漫,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每传于高流隐逸,有云霞泉石、磊块胸次者。也许在所有的饮食当中,大概只有茶才与人品挂上钩的,没有相当的人品,不足喝茶,不可喝茶,不准喝茶,最少,不配喝茶,诚所谓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诚所谓茶最宜精行修德之人,诚所谓茶养廉。其他食物或饮料,何尝有过此论?是人都要吃饭,没见谁说过君子可吃饭,土匪不可吃饭的;酒也是,忠信礼义廉之人可大碗喝酒,嫖赌毒俱全者,喝酒更用大碗。吃饭喝酒与人品无关,而独有茶与人品相提并论等量齐观焉,没有相当人品不配喝茶,应当说,真正茶人难得玷污佳茗,茶人者,其品自高者,比例绝对高于饭桶与酒鬼,这应当是事实。君子固贫,不达则守节,君子守节则不阿权,不势利。茶村先生有此人品,称得上其人与茶品相得,不污茶之清洁精神了。

然则,茶村先生不仅茶品人品相成相称,鄙人还以为,茶村先生还有公民品焉。鄙人认为公民品这一概念的要义是:作为一个公民在家国中当具有的品质。有人品不等于有公民品。比方说,一个人很会做人,左邻右舍都称其好,但并不等于他是一个优秀公民,他对邻居不耍心眼,但他对国家也许就尽耍狡了;一个人不乱拿同事东西,但他往往尽挎国家财物;一个人对朋友两肋插刀,要他干啥就干啥,但对国家能偷懒就偷懒,能偷税就偷税,尽量规避义务,逃避责任。他没人品吗?人人都说他人品好,但他称得上优秀公民吗?恐怕谈不上了吧。窃书不算偷,窃国更不算偷的,所谓窃珠者诛,窃国者侯。所以,那偷税漏税化公为私者多而又多。

茶村先生放在文人当中,其名不太显,其文不太着,如果单以文人气骨来看,其人品也不太耀眼,但以他对国家态度以论,为文人者多吗?为官宦者多吗?文人者,不一定直接吃国家粮,而为官宦者则定然吃国家粮,对国家义务与责任,文人与官宦谁更尽之?我们众人,对国家义务,是否有过走后门想方逃离?是否有过拉关系设法规避?有人品者,还当有公民品焉。

茶经网扩展阅读

茶品即人品 茶道即人道


历史上文人雅士式的品茶,代表的是五千年的茶文化传统和历史沉积,茶艺的意思无疑就是饮茶的艺术体现,有艺而无道节则无精、无神,即使相同也是有着差别。

高深或神秘的茶道

人们对品茶已是小心翼翼,何况是高深或神秘的茶道。好在历史的、文化的原因,是中国人就会喝茶,人们喜欢茶的“可口、可乐”,由此而能带来的意境,自然不会拒绝,毕竟,茶香在口,通过认识与引导,还有助于为生活的诗化增光添彩,何乐而不为呢!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当代茶艺,也可理解为在茶的“可口、可乐”的基础上,引导茶的意境与茶道相通,展示“真、善、美”的内涵。

茶道是礼貌和精神的化身

现代茶科学的发展,难以对历史上文人墨客或得道高人专利式茶道做出解释,但倒是有利于作‘意境’式的诠释。茶是通过色香味形的充分发挥而绐人带来舒适的感受,而现代的科学技术可以通过了解茶的自然科学性,学习茶的自然品质特性来了解茶理,来体会茶给人带来的妙趣,如像人们希望般的品性和情境一样“茶是独一无二的文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的化身”。茶道,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是茶为真正健康文明的饮料。茶的自然科学性表明:茶无愧于是21世纪的理想饮料,茶有助于养性、静心。在健身方而有如中医般的功效和调理机能。二是茶与“人的自然天性”相联系,也即人性中近于“道”的本质。换一种角度说:当人们诸如人性本善或本恶争吵不休时,茶性及与此相伴的意境却给人以启示,喝茶时人们所体现的最初的一面却是最为“自然”的。

茶的意境,即茶即道

茶的意境,即与茶相伴而来的、给人以清新、淡雅、闲适、悠然,亲切而自然;因此,茶才不同于一般口腹物欲。饮茶可以是一种习惯,给人以助思考、添情趣。举杯饮茶之“举”,可以理解为一种期待,颇为形象;茶之为物,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的人生世界。这是由茶中的意境所引导,让人们从茶的感觉中放松“心灵”,让人更睿智地领会世界上的人与事,或感受“心原本是一壶茶,包容百味,因吐纳而常新。”这似乎又把茶的意境与“即茶即道”相联系了。

文人茶器的缘由

茶杯以纯白、洁白为上;茶壶则以宜兴砂者为上,即不夺香,又无土气;煮茶风炉以“苦节君”竹茶炉为上,象征君子守节有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茶艺是一种物质活动,更是精神艺术活动,器具则更要讲究,不仅要好使好用,而且要有条有理,有美感。所以,早在《茶经》中,陆羽便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

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饮一杯茶有这么多复杂的器具似乎难以理解。但在古代,则是使饮茶至好至精的必然过程和礼仪。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其实,现代烹饪所用器具较陆羽二十四器更为复杂,只不过厨师作,客人吃,不知其中艰辛而已。中国古代茶人,用这样细腻的描述体味自煎自食的乐趣,也从中表现实践精神。陆羽当时便说明,所谓“二十四器必备”,是指正式茶宴,至于三五友人,偶而以茶自娱,可据情简化。

盖碗是什么?三才盖碗的由来

盖碗茶又称“三才碗”。三才者,天、地、人也。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一副茶具便寄寓—个小天地,小宇宙,包含古代哲人“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盖碗茶源于何时,至今无定论。茶托又称“茶船”,民间相传为唐代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所造,始为木托,后以漆制,始称茶船。鲁迅曾写到:"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茶具不仅为实用,而且成为十分典雅的工艺品,许多家庭喜欢摆一套精美茶具,有客来沏一壶好茶,列杯分茗,既是亲朋情谊,又是艺术品的陈列欣赏。中国人茶艺观点可以说已深入干家万户。

古人品茶注重的细节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古人品茶注重的细节》内容,感谢阅读!

古人饮茶注重六境:择茶、选水、佳人、配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其核心都在把握一个"品"字,十分强调饮茶者的意境。故有"三得"之说:得趣、得神、得味。

一曰得趣。饮茶可清心,能给人以满足和享受,增添生活的情趣。饮茶讲究"活火活水",水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经过沙石岩土的过滤,吸收二氧化碳,溶解了钠、钾、钙等60多种元素,使水质洁净甘洌,营养丰富;火以木炭为上,火候以状如"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三沸水为好。

二曰得神。《神农食经》上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其意思是饮茶能使人精力饱满、兴奋愉悦。饮茶的妙处在于清虚和睦。它崇尚简质恬淡,不迎合世俗的习气,而在于申明"无我"的意识,帮助人们"洗胸中之积滞、致清和之精气",给人以一个自信而含蓄、祥和而清丽的文化氛围。

三曰得味。饮茶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味"字。在我国宋代,人们饮茶有一条法则,谓"新茶、甘泉、器皿干净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二;风流儒雅、心性相同者为三。"这就是说,努力做到茶要"新、香、纯",水要"清、洌、甘",茶具要"小、雅、古",环境要"清、朴、静",才能得其真味,领悟其"清高"之道。它还要求随季节时序的更替而选择搭配茶叶和茶具。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古人品茶注重的细节》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中国人品茶与法国人品酒


中国的茶叶和法国的葡萄酒堪称世界两绝,中国的茶文化和法国的酒文化虽然各自有着自己的渊源,但中国人品茶与法国人品酒,却有着颇多相似的情趣。

其一,中国人对品茶的茶具与法国人对品酒的酒具都颇为讲究。

中国人品茶因茶叶的种类不同而异,泡绿茶首选玻璃器皿,喝花茶以细瓷盖杯为优,品乌龙茶则以宜兴紫砂为上。法国人品葡萄酒对杯子的选择也是大有学问,尤其是在隆重的场合和高档餐厅,用杯极其讲究。盛白葡萄酒的杯子与盛红葡萄酒的杯子有所不同,而红葡萄酒的用杯也并非一个模式,波尔多杯与布高涅杯便颇异其趣。最便于欣赏酒的色泽的是水晶杯,水晶杯的原料是人造水晶,质地细腻、明亮、反光、有弹性,“薄如纸,声如磬”,当色泽鲜艳的红葡萄酒注入酒杯时,一种“未曾入口先有情”的情致便会油然而生。

其二,中国人品茶与法国人品酒,都有着异曲同工的“三步曲”。

中国人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更讲究的还可以分出“明前”、“雨前”、“龙井”、“雀舌”等。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第三步才是品茶,品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海、茶盘、茶托、茶荷、茶针、茶匙、茶拨、茶夹、茶漏、过滤网、养壶笔、品茗杯、闻香杯等20余种,其中的闻香杯乃专供闻香用的。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这便是“品茗”了。法国人品酒与中国人品茶有着几乎相同的步骤:观、闻、尝“三步曲”。观酒是品酒的第一步,品质优良的葡萄酒清澈色柔,白葡萄酒颜色并非纯白,而是白中透黄,透出的黄色有深有浅,故而有绿黄、麦秆黄、琥珀黄等之分。红葡萄酒的色调也有许多,最让人喜爱的当属红宝石色了。观酒之后便是闻酒,葡萄酒的香气浓郁而丰富,可分为香草、柠檬、浆果、蘑菇、蜂蜜、桂皮、胡椒、裘皮等香型。为了闻香的方便,品葡萄酒的杯子必须要大一些,饮酒时要先按逆时针方向晃动杯子,让酒液沿杯壁爬升,以便增加其接触空气的面积,以助于酒香的散溢。晃动酒杯之后,将酒杯倾斜适当角度,然后将鼻子探入杯内,细细闻嗅酒的香味。看酒选杯,让每种酒的醇美都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这门学问的创立者就是里德尔玻璃器皿公司的祖孙三代人,该公司设计了几十种酒杯,让不同的酒可以对号入座。法国人品酒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尝酒,品葡萄酒主要品些什么?主要是酒精、单宁和果香。酿酒的葡萄品种繁多,如雷司令、梅尔格、索维尼翁、莎道奈等,各有各的特性。每种葡萄酿出的酒所含酒精、单宁和果香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法国人在喝不同的酒时才选用不同的杯子。

其三,中国人斟茶与法国人斟酒都讲究留有余地。

中国人在与客人共同品茶时,由茶海向客人的闻香杯中斟茶通常只斟七分满,留下的三分是情谊———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含义。法国人斟葡萄酒一般是以杯子容量的1/3为度,为的是便于闻香品味。中国人品茶时讲究分三口将茗杯中的茶水饮完,为的是便于细细的品啜。为什么一定要分三口品呢?传说是缘于品有三个“口”,同时也暗含着“一苦二甜三回味”之意。法国人品酒一如中国人品茶,也讲究慢慢的饮细细的品,不是像有些中国人喝酒那样“感情深,一口闷”。中国人喝茶有品茶、饮茶、喝茶之分,品茶的茶叶与茶具均要上乘,舍得下功夫细细品味;饮茶则不一定讲究茶具的优劣了,也不拘于特定的形式,随意饮用就是了;喝茶一定只是为了解渴,大口大口开怀畅饮。法国人饮葡萄酒也有品酒、饮酒、喝酒之分,用水晶杯自然是品酒了,用其他酒杯、器皿照样可以饮酒,如果用嘴对着酒瓶大口喝酒,那一定是酒鬼一醉方休的喝酒方式了。

茶桌见人品 学习茶礼仪


茶桌见人品学习茶礼仪

主人要主动介绍茶

主人要先说出准备好的茶种类,然后问客人喝什么茶。然后简要地介绍一下所冲泡的茶叶名称、产地、品质特征、冲泡要点及文化背景等,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倒茶前要温茶壶、茶杯

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90°以上的开水冲烫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温壶不仅要温茶壶,还要温杯。

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因为,正对他人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是非常不礼貌的。

忌徒手抓茶叶

取茶时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入。

送茶杯时忌碰杯沿

将泡好的茶端给客人时,最好使用托盘,若不用托盘,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触杯沿。端至客人面前,应略躬身,说“请用茶”。也可伸手示意,同时说“请”。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中国人讲究“七茶八酒”,倒酒时可以倒满,但斟茶时只斟七分,一方面暗喻了“七分茶三分情”之意,另一方面客人在拿茶杯时也不容易烫到手,合情合理,这便是中国人的茶桌之礼!

论资排辈敬茶,煮茶者最后饮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左手持杯,右手托杯

喝茶人应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双手奉出才是对主人的尊敬。

忌“一口闷”或“亮杯底”

中国人喝酒时讲究“感情深,一口闷”,喝完时也会把杯底朝下或杯底亮给别人看,示意一滴不剩,以示尊重。但喝茶不同,要缓缓地喝、慢慢地品,十分忌讳“一口闷”或者“亮杯底”,不过和喝酒一样,喝茶最好也要喝完,不能浪费了好茶,辜负了主人的一片好意。

严禁随意抽烟、递烟

喝茶时,在未经主人或在场客人允许之前,是不能抽烟的。如果实在想抽,最好喝了五泡之后,征询一下旁人的意见,得到同意后,方可抽。另外,才坐下就发烟、递烟的行为,也视为失礼,这一点需要谨记!

茶桌见人品,学习茶礼仪


1、主人要主动介绍茶

主人要先说出准备好的茶种类,然后问客人喝什么茶。然后简要地介绍一下所冲泡的茶叶名称、产地、品质特征、冲泡要点及文化背景等,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2、倒茶前要温茶壶、茶杯

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90°以上的开水冲烫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温壶不仅要温茶壶,还要温杯。

3、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因为,正对他人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是非常不礼貌的。

4、忌徒手抓茶叶

取茶时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入。

5、送茶杯时忌碰杯沿

将泡好的茶端给客人时,最好使用托盘,若不用托盘,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触杯沿。端至客人面前,应略躬身,说“请用茶”。也可伸手示意,同时说“请”。

6、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中国人讲究“七茶八酒”,倒酒时可以倒满,但斟茶时只斟七分,一方面暗喻了“七分茶三分情”之意,另一方面客人在拿茶杯时也不容易烫到手,合情合理,这便是中国人的茶桌之礼!

7、论资排辈敬茶,煮茶者最后饮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8、忌“一口闷”或“亮杯底”

中国人喝酒时讲究“感情深,一口闷”,喝完时也会把杯底朝下或杯底亮给别人看,示意一滴不剩,以示尊重。

但喝茶不同,要缓缓地喝、慢慢地品,十分忌讳“一口闷”或者“亮杯底”,不过和喝酒一样,喝茶最好也要喝完,不能浪费了好茶,辜负了主人的一片好意。

9、严禁随意抽烟、递烟

喝茶时,在未经主人或在场客人允许之前,是不能抽烟的。如果实在想抽,最好喝了五泡之后,征询一下旁人的意见,得到同意后,方可抽。另外,才坐下就发烟、递烟的行为,也视为失礼,这一点需要谨记!

唐及五代茶饮之盛与代茶品


经过数百年的战乱分裂,中国在隋〈581〜617〉、唐〈618〜906〉时期终于统一起来。隋代极为短暂,因此在茶汤发展史上不具有重要地位,今略而不书。历史上曾有过许多辉煌业绩的唐代,是植物性饮料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其间茶饮逐渐发展,形成了一个高峰。

茶饮盛于唐代,可见于唐^陆羽《茶经丨六之饮》:滂时浸俗,盛于国朝。意思是在汉晋以来,饮茶的风气逐渐扩展,成为时尚与习俗,最后兴盛于唐代。但茶饮并非是进入唐代以后立即兴盛起来的,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酝酿和蓄势待发。本文前引的唐丨杨晔《膳夫经》〔856年)指出,唐代茶饮的发展轨迹是: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大历遂多,建中己后盛矣。

也就是说,开元〔713〜740、天宝〔742〜755〉之间,茶在社会上逐渐有了影响,到大历066〜779〉差开始多见起来。至建中〈780〜783〉以后,茶叶大盛于世。这时己经是唐代中期了。是什么原因导致茶饮在唐中期以后大盛起来?这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限于本文的主题,不可能对这个问题展开全面的讨论。但从保健饮料的角度来看,唐代茶饮史上出现了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是显庆四年茶作为一味药物,正式在中国的本草书(《新修本草》)中单独立条;二是约在上元二年前不久,产生了中国第一部茶的专着《茶经》。

勐海茶王节:千人品味云南民族茶俗


傣族姑娘在为游人表演傣族传统茶艺(2010年4月11日摄)。

傣族年轻一代在展示傣族竹筒香茶制作工艺(2010年4月11日摄)。

近日,云南省普洱茶产地之一的勐海县举行为期3天的勐海茶王节,以此倡导保护古茶树资源,弘扬普洱茶文化。节日期间,在县城云茶源广场举行的大众免费品饮千年民族茶俗活动及当地少数民族茶艺表演,吸引了大批中外宾客。

拉祜族茶艺师在烧制传统“罐罐茶”(4月11日摄)。

各地游客在品饮香茶(4月11日摄)。

近日,云南省普洱茶产地之一的勐海县举行为期3天的勐海茶王节,以此倡导保护古茶树资源,弘扬普洱茶文化。节日期间,在县城云茶源广场举行的大众免费品饮千年民族茶俗活动及当地少数民族茶艺表演,吸引了大批中外宾客。

参加品茗活动的傣族姑娘(4月11日摄)。

参加茶王节品茗活动的傣族姑娘(4月11日摄)。

近日,云南省普洱茶产地之一的勐海县举行为期3天的勐海茶王节,以此倡导保护古茶树资源,弘扬普洱茶文化。节日期间,在县城云茶源广场举行的大众免费品饮千年民族茶俗活动及当地少数民族茶艺表演,吸引了大批中外宾客。

品味、展销茶品活动现场(4月11日摄)。

近日,云南省普洱茶产地之一的勐海县举行为期3天的勐海茶王节,以此倡导保护古茶树资源,弘扬普洱茶文化。节日期间,在县城云茶源广场举行的大众免费品饮千年民族茶俗活动及当地少数民族茶艺表演,吸引了大批中外宾客。

茶桌见人品,这些行为千万别做


生活处处见人品。尤其是像喝茶这样的文化活动,如果在茶桌上失礼,很容易造成大家都很不愉悦。

茶桌上有一些雷区,有一些行为是千万不可以做的,不管是主人还是客人都应该好好了解一下。

一、主人不介绍茶

出于对客人的尊重,主人最好事前询问客人喜欢喝什么茶,有什么茶忌口或不太喜欢喝的。

当选择确定好茶之后,也不能什么也不说直接冲泡。在冲泡之前,首先介绍茶叶的名称和特点,让客人对准备喝的茶有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将茶叶的外形、色泽等各方面展现给各人看。也对整个饮茶活动的氛围做一个预热。

二、冲泡前不温杯

虽然茶具都是事先清洁过,但再在客人面前清洁一次,是尊重的体现。而且用开水温杯烫壶,可除去茶具异味,提高茶具温度,对于茶汤的表现也会更好,给客人更好的品饮体验。

正确做法是在泡茶之前用开水把茶具都烫洗一遍。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

三、徒手抓茶叶

用手抓茶叶,手上的污渍容易让茶叶受潮。而且手上的一些气味也容易沾染到茶叶上,不仅会影响到茶的品质,也给人不讲卫生的感觉。

正确做法是用茶匙取适量茶叶,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或茶叶袋)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将茶叶倒出。

四、壶嘴对向他人

壶嘴对向他人,表示请人快速离开,是非常不礼貌的。

其实不仅是壶嘴,一切尖锐、危险的物品都是不能对着他人的。烧水壶如果对着人,喷出的蒸汽容易烫伤,壶嘴、茶针之类尖锐的东西对着人,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就像我们在递剪刀的时候,都会把尖的一边对着自己,也是礼貌和素质的体现。

五、递茶时触碰杯沿

这个也是卫生的问题。有的人给客人递茶杯时,没有留意拿杯子的手势,直接就随手拿起,手往往容易触碰杯沿,让客人看了心里不舒服,但又不方便说出来。

因此,请客喝茶一定要备杯垫或者托盘。如果没有,往往会拿杯子下面的位置,但茶汤温度高而烫手,这时候是很尴尬的。所以在选取杯子时,太矮太浅的杯子就不太适合,有一定高度的茶杯比较方便拿取。

六、一口闷

喝茶忌十分忌讳“一口闷”或者“亮杯底”。毕竟喝茶和喝酒还是有区别的。按照礼节,至少要分三口再喝完。

喝茶可以发出声音,让茶汤与口腔融合更好,声音也是对茶的一种赞赏。

不过和喝酒一样,主人给客人倒的茶最好也要喝完,不能浪费了好茶,辜负了主人的一片好意。如果实在喝不下了,就留下半杯茶汤在杯里,主人就知道你的意思了。

七、随意抽烟

喝茶的环境是需要很干净的,烟味会影响品茶的体验,何况有些不吸烟的人,被动吸二手烟也会很气恼。

喝茶时,在未经主人或在场客人允许之前,是不能抽烟的。如果实在想抽,要征询一下旁人的意见,得到同意后,方可抽。另外,才坐下就发烟、递烟的行为,也视为失礼,这一点需要谨记!

“以茶待客”需要的不仅是主人的诚意,也需要彼此间的互相尊重此。在茶桌上,留意细节,讲究文明,知礼懂礼,一起做一个谦谦有礼的茶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