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茶文化。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茶文化中的“无茶不在丧””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俗也多姿多采。饮茶是中华各族的共同爱好,在民间有很多风俗与茶有关,无茶不在丧就是一个典型。
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这是有迹可循的。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这就与丧葬习俗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由于茶叶不是达官贵人才能独享,用茶叶祭扫也不是皇室的专利。所以,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
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以茶水为祭,放干茶为祭,只将茶壶、茶盅象征茶叶为祭。在我国,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宗神灵,用茶陪丧的古老风俗。
经考证发现,茶叶作为随葬品的历史悠久,仅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的发掘中就可以知道,我国早在2100多年前已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因古人认为茶叶有洁净、干燥作用,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有利于遗体保存。且历代以来,我国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一包茶叶的习俗。像安徽寿县地区,人们认为人死后必经孟婆亭饮迷魂汤,故成殓时,须用茶叶一包,并拌以土灰置于死者手中,这样死者的灵魂过孟婆亭时即可以不饮迷魂汤了。而浙江地区为让死者不饮迷魂汤(又称孟婆汤),则于死者临终前除日衔银锭外,要先用甘露叶作成一菱形状的附葬品(模拟水红菱),再在死者手中置茶叶一包。认为死者有此两物,死后如口渴,有甘露、红菱,即可不饮迷魂汤。原来在封建迷信中,人死后要被阴间鬼役驱至孟婆亭灌饮迷魂汤,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忘却人间旧事,甚而要将死者导入迷津备受欺凌或服苦役,而饮茶后则可以让死者清醒,保持理智而不受鬼役蒙骗。这些都在无形中促使茶叶成为重要的随葬品。
在我国清代,宫廷祭祀祖陵时也必用茶叶。据载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时即有松罗茶叶十三两记载。在光绪五年(1879年)岁暮大祭的祭品中也有松罗茶叶二斤的记述。而在我国民间则历来流传以三茶六酒(三杯茶、六杯酒)和清茶四果作为丧葬中祭品的习俗。如在我国广东、江西一带,清明祭祖扫墓时,就有将一包茶叶与其它祭品一起摆放于坟前,或在坟前斟上三杯茶水,祭祀先人的习俗。
茶在我国的丧葬习俗中,还成为重要的信物。在我国湖南地区,旧时盛行棺木葬时,死者的枕头要用茶叶作为填充料,称为茶叶枕头。茶叶枕头的枕套用白布制作,呈三角形状,内部用茶叶灌满填充(大多用粗茶叶)。死者枕茶叶枕头的寓意,一是死者至阴曹地府要喝茶时,可随时取出泡茶;一是茶叶放置棺木内,可消除异味。在我国江苏的有些地区,则在死者人殓时,先在棺材底撒上一层茶叶、米粒。至出殡盖棺时再撒上一层茶叶、米粒,其用意主要是起干燥、除味作用,有利于遗体的保存。
丧葬时用茶叶,大多是为死者而备,但我国福建福安地区却有为活人而备茶叶,悬挂龙籽袋的习俗。旧时福安地区,凡家中有人亡故,都得清风水先生看风水,选择宝地后再挖穴埋葬。在棺木入穴前,由风水先生在地穴里铺上地毯,口中则念念有词。这时香火绕缭,鞭炮声起,风水先生就将一把把茶叶、豆子、谷子、芝麻及竹钉、钱币等撒在穴中的地毯上,再由亡者家属将撒在地毯上的东西收集起来,用布袋装好,封好口,悬挂在家中楼梁式木仓内长久保存,名为龙籽袋。龙籽袋据说象征死者留给家属的财富。其寓意是,茶叶历来是吉祥之物,能驱妖除魔,并保佑死者的子孙消灾祛病、人丁兴旺,豆和谷子等则象征后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钱币等则示后代子孙享有金银钱物、财源茂盛、吃穿不愁。
可见,无茶不在丧也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cy316.com延伸阅读
揭示茶文化中"茶"的文化历史
从中国到伊朗,从印度到英国,茶叶是许多国家身份的核心。虽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茶话,但几乎所有的发音都只来自两个词:“tea”和“cha”。这是世界茶叶背后的故事。
当你在一杯茶上放松一下时,人们很容易忘记战争已经在这些东西上进行了争夺。这引发了家庭和同事之间激烈的争论。它应该是平原还是牛奶?可以用蜂蜜加糖或加入黄油吗?它应该像欧洲人那样在下午喝醉,还是早上更好吃,就像中国人喜欢的那样?然而正是这种分裂的饮料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将文化联系在一起。
中国如何发现茶叶根据考古证据,茶叶最初是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在中国种植的,但据说早在此之前就被发现了。据传说,在公元前2437年,一个名叫神农的神像坐在灌木丛旁边的灌木丛中,突然爆裂起来。火烧干了灌木的叶子,热量将它们吹过空气,将它们扔进神农的大锅里。神农品尝了绿叶水,他可以看到茶有能力抵消70种草药的毒害作用。
中国茶文化发展中茶叶贸易在中国茶叶种植的早期,叶子未加工并且有苦味,近一千年来,茶叶一直是东方的秘密。然后,在16世纪,葡萄牙人抵达中国。他们前往远东,希望获得对香料贸易的垄断。但是,在第一次品尝啤酒之后不久,探险家很快发现了它的潜力,并决定专注于出口茶叶。葡萄牙人称之为饮茶,就像中国南方人一样。从广州港口-现代广州-香港和澳门,葡萄牙人将现已加工的树叶运往印度尼西亚,在非洲南端,并返回西欧。
但早在“茶”这个词根据海洋进入葡萄牙之前,另一条贸易路线就是向西传播茶叶。这些茶叶沿着“茶马古道”路穿越中国的云南省。随着茶的砖叠起来高,对运营商的背影,叶经波斯,在中国前往印度茶“变成了波斯‘چای斋’。根据印度地区的不同,大部分地区的茶都是印地语中的“चायchai”。它在孟加拉语中也称为“চাcha”,在马拉雅拉姆语中称为“ചായchaya”。但是,虽然大多数印度方言使用根词cha的一些变体来描述茶,但有一个例外......
为什么英国人称之为茶在葡萄牙人首次发现茶叶后约100年,荷兰人开始使用他们自己的贸易路线从中国运来叶子。荷兰人在1607年首次遇到现代福建省的茶叶,福建省是主要的语言。虽然茶的书面字符是“茶”,但其发音因方言而异。例如,普通话和广东话,它的发音为cha,而在吴语中则是dzo。继福建的Hoklo民族的语言脚步之后,荷兰人将饮料称为“你”。
随着茶本身,词根tea穿越海洋,荷兰人一次数风暴数月,将中国的药用奇迹带到了西方。在泰米尔语中,茶叶的词语是“தேயிலைyheyilai”,而饮料的词是“the்theneer”,两者都来自根te。当然,泰米尔语主要在印度东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TamilNadu)使用,这是旧荷兰贸易路线的停靠点之一。根te也到达了印度尼西亚-一个前荷兰殖民地-在爪哇语中,这个词的发音是teh。
在荷兰人将英国人介绍给茶叶的奇迹之后不久,他们就被迷住了。事实上,英国如此沉迷于茶叶,在19世纪,它开始在印度种植鸦片,出售给中国只是为了拥有一种中国愿意换茶的产品。当然,这一举动引发了中英之间的两场战争,最终导致英国更多的贸易港被迫开放。
关于茶的一种流行的误解流行的概念是,两个主要词根“tea”和“cha”可以通过陆地或海洋是否将饮料引入某个国家来区分。虽然大多数通过海水引入茶叶的国家使用“茶”的变化,但是那些通过土地旅行的地方使用根词“茶”的变体。
然而,据信日本,韩国和越南茶与中国人的发音的相似性与欧洲人无关,而是由于这些语言中的总体语言相似性。794年至1955年间,日本僧侣首次将茶叶引入茶叶,并使用与中国相同的特征称茶“茶”。韩国茶也被称为차cha,在越南语中它被称为trà。
因此,无论你将它称为“茶”还是“茶”,或者介于两者之间,很明显,通过一切,茶叶使各国和各种文化更加紧密。无论您是从袋子里饮用它还是散叶,用牛奶还是没有牛奶,在早上或下午,您说“茶”的方式都是您与数十亿人共享的体验。
茶文化中的女性
——佳茗与佳人
在中国5000年的茶文化发展史中,各朝各代都涌现出了一些弘扬茶文化的杰出女性,特别是在最能体现茶文化的茶馆行业中,女性不是半边天,而是一整片天。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作为一个老茶人,笔者想谈点妇女在我国茶文化中的贡献。
我国茶馆起源于晋代,就是由女性开创的。茶馆最先是由在街头卖茶水开始的,以后进室成为茶寮。再由茶店兼卖茶水,最后才从茶店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茶馆。那个卖茶水的就是女性。晋代傅咸的《司隶教》中记载:“闻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为廉事打破其器具,后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因蜀妪何哉?”这就是我国茶馆源头的“先奏曲”。
到南北朝时,茶馆已进入发展时期,那时已有了茶寮,专供人喝茶住宿。这时有一本小说《广陵耆老传》仍在颂扬那位茶馆的先驱——卖茶水的女性。书中说:“晋元帝时,有老妪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叫卖,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中茗汤不减。所得之钱散路旁孤贫乞人,人或异之。州法曹絷之狱中,至夜,老妪执所盛器,从窗飞出,飘然升天。”小说歌颂了这位女茶人以茶济贫,饮茶成仙的故事。
茶到了唐代已是非常繁荣了,全国已有八大茶区,年产茶10万多吨。特别是陆羽于公元780年写成了《茶经》,更是推动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茶馆更是到处可见。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载:“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当时从南到北,各大城市都有卖茶水的茶馆。但是,喝茶的碗不尽如人意,经常烫手。于是,成都有一位妙龄少女,最早发明了盖碗三件套。创造了天地人和的“三才碗”。这个故事在唐代的《资暇集》有记载:在建中年间,蜀相崔宁之女,从小喜欢饮茶,但是经常被茶碗烫手,于是她想出了用一个盘子托着茶碗,但又经常滑落,她先是用蜡固定,后用漆固定。这样就形成了盖、碗、托三件套。用起来很方便,不烫手,不滑落。女儿把她的发明献给了父亲。当丞相的父亲很高兴,称她发明的“三才碗”,孕育着天地人和的哲理。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三者融和在一起,谓之天地人和。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予了一个小天地,小宇宙,包含了古人的哲理,“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崔宁把这种富有哲理的茶具介绍给亲友和群臣,后又传到民间,逐步改进,就形成了今天的“三件套”、“三才碗”。
到了清代,茶文化进入成熟时期。体现在茶馆上,北京出现了18种茶馆。一部《红楼梦》全书尽茶香。书中有一位茶艺高手,也是一位妙龄少女。在《红楼梦》的41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就记录了妙玉高超精湛的茶艺。单看她用的茶具和用茶用水就可以窥之一斑。她给贾母泡的茶是“老君眉”(据考证是君山银针),茶具是成窑的小盖盅(据考证是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官窑所产的茶具)。泡茶用的水是“旧年蠲的雨水”(古人称天泉水)。对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更是特殊招待,请进自己的住室吃茶。给宝钗用的茶具是旁边有一耳,后边还有小字写着安溪铁观音“晋王恺珍玩”及宋、元丰五月四日眉山苏轼字样。这样的器物是何等的珍贵。给黛玉用的是形似钵而小,也是一件宝贝。给宝玉用的是自己常用的“绿玉斗”。宝玉说,她们用的都是古玩珍奇,我用的却是“俗物”。(他殊不知有位名人曾这样说过:什么叫爱情?两人同用一个茶杯就是爱情)。泡茶用的水更是讲究,是玄墓蟠香寺梅花上的雪,收入瓮中,埋于地下,进行净化和沉淀的雪水。
茶业到了民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争,茶文化虽然衰落,但仍有女杰利用茶馆与日寇及军阀周旋,保护抗日力量,争取和平。这就是阳春湖畔的春来茶馆的老板娘阿庆嫂。这位女性,杰出的抗日英雄。是近代中国家喻户晓的茶人。
在改革开放以后,茶文化更是繁荣昌盛。全国已有茶园面积140万公顷,产茶100万吨以上,农业产值400亿元;出口30万吨,换汇5亿美元;内销66万吨,零售额560亿元。全国有初制茶厂18万多个,精制茶厂1800多个;大型茶叶批发市场300个;茶叶零售店10万多家;茶馆6万多个,经营额300亿元;茶水饮料年产600万吨,产值350亿元。涉茶人员中茶农8000万人(含兼职),加工业500万人,销售人员1500万人。我国茶业已成了上千亿元的大产业,已成为倡导和平、促进健康、发展农业、解决就业的好产业。这个繁荣昌盛的茶产业凝聚了中国女性的丰功伟绩。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茶馆中90%以上的老板是女性,如北京著名的老舍茶馆、五福、更香、博元舫、碧露轩、听壶轩、碧水丹山、东篱茶苑、瓷茗缘等负责人都是女老板,中国上万名的茶艺师中95%是女性,在中国的茶企业中50%以上的老总是女性,特别是知名的茶企业70%的老总是女性,如中茶公司原老总孙月华、张一元茶叶公司的老总王秀兰、吴裕泰茶叶公司老总孙丹威、更香茶叶公司老总朱丽莉等。
采茶工更是百分之百的是女性,那纤纤妙手、巧夺天工,每年采制了上百万吨的各种茶叶。这些凝聚了东方女性智慧的产品作为友谊的使者走向世界各地。作为和平的、健康的饮料,滋润着世界人民和中华儿女。有人说中国人爱和平、善中庸、脑聪明就是得益于喝茶。
苏东坡说“从来佳茗似佳人”,茶这个“佳人”产业,是女性支撑着。
祝茶产业像“佳人”那样美,祝中国的女茶人冰清玉洁、亭亭玉立于世界茶业之林。
《茶经》中的茶文化
《茶经》的诞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对唐代茶文化的一个归纳,同时又对以后茶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小编最近就找了一下有关《茶经》的文章,下面这个是对每一节的简单分析,大家看看吧。
第一节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叶品质与土壤的关系,指出宜茶的土壤、茶地方位、地形,品种与鲜叶品质的关系,以及栽培方法,饮茶对人体的生理保健功能。还提到湖北巴东和四川东南发现的大茶树。
第二节谈有关采茶叶的用具。详细介绍制作饼茶所需的19种工具名称、规格和使用方法。
第三节讲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指出采茶的重要性和采茶的要求,提出了适时采茶的理论。叙述了制造饼茶的6道工序:蒸熟、捣碎、入模拍压成形、焙干、穿成串、封装,并将饼茶按外形的匀整和色泽分为8个等级。
第四节写煮茶饮茶之器皿。详细叙述了28种煮茶、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还论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坏及使用规则。
第五节写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叙述饼茶茶汤的调制,着重讲述烤茶的方法,烤炙、煮茶的燃料,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煮沸程度和方法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提出茶汤显现雪白而浓厚的泡沫是其精华所在。
第六节讲饮茶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习俗,提出饮茶的方式方法。
第七节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记述了唐代以前与茶有关的历史资料、传说、掌故、诗词、杂文、药方等。
第八节评论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叙说唐代茶叶的产地和品质,将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区域划分成八大茶区,每一茶区出产的茶叶按品质分上、中、下、又下四级。
第九节谈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哪些制茶过程、工具或煮茶、饮茶的器皿。如到深山茶地采制茶叶,随采随制,可简化七种工具。
第十节提出把《茶经》所述内容写在素绢上挂在座旁,《茶经》内容就可一目了然。
由此可见,《茶经》的问世,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其当时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
《茶经》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作者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如果对茶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朋友可以买一本看看,不仅能够了解茶叶的发展史,还能够陶冶情操哦。
历史名著中的茶文化
用热血和义气搅动在一起的惊心动魄的“水浒”故事中,一直凸显着一个“王婆茶坊”,它裹挟着一个香艳风情故事,流传在南宋至明初的四百年的书场茶肆中。后经施耐庵和罗贯中的淘洗、加工、再创作成小说《水浒传》。
“王婆茶坊”出现在《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中,当时,茶馆也称茶坊。是众所周知的西门庆、潘金莲风流韵事发生的第一现场。“茶坊”这一场所随着这千古流传的故事展现,从而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南宋茶馆的经济活动。西门庆是王婆茶坊的顾客,在第二十四回的书中,不到两天时间里,就进出王婆茶坊五次,喝了四次四种不同的茶:他第一次进王婆茶坊,就利用茶坊传播信息的功能,迫不及待地讯问了王婆,潘金莲是谁家妻小?过了两个时辰,第二次走进茶坊,王婆用茶里放入乌梅煎制的“梅汤”奉上;第三次走进茶坊,是在天黑点灯之时,离第二次仅个把时辰,王婆主动递上了一碗“和合汤”的甜茶,宋代风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第二天一早,西门庆第四次上门,王婆“便浓浓的点两盏姜茶”递给他喝,“姜茶”就是在茶中放入几片生姜的茶。他喝完姜茶离开茶坊后,并未走远,在潘金莲门前转悠一会儿,又第五次入茶坊,王婆边问“吃个‘宽煎叶儿茶’如何?”边递上。一个小小的“王婆茶坊”,反映的是南宋茶馆功能,在这个特定的典型的茶坊环境,它已具备了多样化的社会功能,茶坊已不是唐代的只供休息、解渴的茶馆,它除了具备休息解渴的原始功能,还可传播信息、休闲会友、说媒做掮、文化娱乐等,开始作为一个公共交流空间,承载着较多的社会功能。茶馆消费成为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茶馆业的兴盛成为宋代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的标志。
宋代是我国茶馆业第一个发展兴盛期。文献记载,南宋时的临安(今杭州),更是“处处各有茶坊”。就连都市以外的乡村集镇,茶馆同样十分兴盛。南宋洪迈《夷坚志》记载涉及茶肆和提瓶卖茶者,多达一百多处:如“临川人苦消渴,尝坐茶坊。”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记载,当时首都杭州茶坊“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卖七宝茶、馓子、葱茶”。
明代《金瓶梅》被评为民间奇书之一,大多数人对其第一印象便是风月景色,甚至一度被列为禁书之一。其实不然,明代成书的金瓶梅大篇幅描写了当时世间生活百态,风土人情。其中,对于饮食、生活的部分描绘得更是十分繁丰和细腻,其中最有看头的就是茶文化。
以茶待客是中华民族的礼俗,《金瓶梅》中描写以茶待客的就有一百多处,有客来访,以茶待客,表示对人的尊敬。在以茶待客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以茶待新亲、官场待客、以茶敬主。在《金瓶梅》中多处体现以茶为聘的社会现象,如孟玉楼第一次嫁西门庆,第二次嫁李衙,两次婚礼中都有提到以茶下聘的现象。其中有段以茶为媒的故事,读来让人最为感慨。“金瓶梅“里的王婆在武大隔壁开茶局,和今天的泡沫红茶店差不多。本小利微,挣点些微薄利。因此说媒拉纤,买卖人口,接生打胎的事情都接,还让儿子出远门跟客人学做买卖,跟大老做跑腿,才糊得过口来。西门庆初逢潘金莲,一竹竿打得魂灵出窍,便踅来王婆茶坊打听消息,安排计谋。两下里定个挨光计,果然把潘金莲勾上手。只是金莲过了门,便与王婆断了邦交。王婆一肚子埋怨不是,通通在西门庆死后月娘发卖金莲时夹枪带棒地发出来。二人最后的悲惨结局早众所周知,不消罗唣。
其实,书中所述的茶,更多也是俗人所喝的俗茶,充斥着市井味,饮茶多从实用出发,不太讲究茶的品牌,不注意茶具的形式,而同样重彩浓墨地大篇幅地描写饮茶背景的《红楼梦》中的茶却是雅的,讲究品位,充满雅趣。
生活中的成都茶文化
在成都虽然只呆了一天,我却对成都人的喝茶印象深刻。
那天下午,我们喝茶的地方是在一个公园内。在十几棵大树下,放着20多张并不精致的桌子,每张桌子周围放着五六把有靠背的旧藤椅。当我们一伙5个人坐在一张桌子前时,那位斜靠在树干上的大嫂模样的服务员过来,在我们每位跟前摆上茶碟、茶碗,并用滚烫的水冲好,盖好盖。客人喝完时,她再不时过来续水。当然,她还管收费——每位10元。我看了看喝茶者中,有像我们一样结伙过来商谈、说话的,有独自坐那儿看书看报的,有男女一桌打扑克牌的,还有一些显然是附近居住的老人,还有少妇领着幼儿一边喝茶、一边随孩子玩耍的,也有提着大包小包逛街路过这里边喝茶边歇息的,最多的是一些相识的人坐在一起大摆“龙门阵”的。据说晚上或星期天,来喝茶的人更多,许多青年人也会结伴过来加入喝茶队伍。
虽然对四川人的喝茶文化早有耳闻,但真的身临其境时,我还是对他们这种热衷于喝茶的现象感到新奇。
坐在这清爽、宜人的高天大树下,嗅着淡淡茉莉茶的清香,看着公园四处的花草、流水、山石,这些品着香茗的成都人,个个轻松惬意、悠悠闲闲,就像坐在自家的炕头上那样,端着有缺口的茶碗,慢慢地喝着、品着、聊着,同时也玩着、听着、看着。连身着结实而粗糙的白色工作衣的服务员,也像对待熟人那样举着硕大的铝壶,不卑不亢、不急不徐地给客人斟茶。
虽然我和爱人与他们一样也是缓缓地喝着溢满香气的清茶,但我总感觉我俩缺乏成都人喝茶时那份平和、悠然、气定神闲的心境。他们那种神情自如、平静心安、家常随意的喝茶样子,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来的。而以抠门、小气著称的山西人而言,我也决不舍得经常花上10块钱、或专门开着车大老远地跑来,就为了在这简陋的露天茶摊喝口茶、聊天。
一个喝茶就把四川人和其它省份的地域文化拉开如此大的距离。也许再没有别的省份、地域的人,能像四川人这样如此张扬、如此悠闲、如此奢侈地以喝茶为引线,来进行各种交流或消遣的了。如果再有机会在成都喝茶,我想我所描述的就绝不是以上这些肤浅的印象了,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喝茶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的。
不可一日无茶的伊朗茶俗_茶文化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不可一日无茶的伊朗茶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茶叶传到伊朗的时间距今约1000年,但伊朗开始种茶的历史并不长,在19世纪末叶才有了茶树的栽种。促进伊朗人喝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原因。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是禁酒的,《古兰经》和“圣训”都认为酒“使人失去礼智,彼此怨恨,是罪恶之源”。而茶不像酒那样会使人迷失本性,所以伊朗人只要有空就会喝茶。伊朗人不可一日无茶,这大概是到过这个西亚神秘国度的游客们的共同感受。在广场的一隅,公园的凉亭,甚至旅途的驿站里,未必能找到一瓶矿泉水,却一定有一杯暖香的浓茶在等着你。
伊朗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伊朗人饮茶的特点且长盛不衰。许多伊朗人每天非茶不欢,而每天喝茶的次数也多得惊人,一天十五六杯茶是最起码的。
伊朗人称茶为“茶侬”,这种与汉语的巧合似乎暗示出古老的丝绸之路所维系的不解情縁。不过,让今天的伊朗人爱不释口的早已不是中国的绿茶,而是油润浓郁、色如琥珀的红茶。这里的男女老少都爱饮茶而茶又不像酒类或咖啡不能过量,所以伊朗人只要有空就会喝茶,一天十几杯茶对他们来说很正常。在伊朗这样一个人口近7000万的国家,茶的消费量是惊人的。有数据显示,伊朗每年的茶叶消耗量是4万吨,国产的茶叶只能满足国内2/3的需求,其余的则要从印度或斯里兰卡进口。伊朗人喝茶讲究的是见水不见茶,也就是说,端到你面前的只能是一杯泡制好的纯茶水,杯底不能出现红茶颗粒。这些颗粒状散茶是放在茶壶中的,这只茶壶则安放在一个巨型水壶的顶部。这样水壶里产生的湿热蒸气就会源源不断地向上升腾,既把茶香尽数熏发出来,又使茶温历久不散。传统的茶杯则是与茶色相映成趣的红玻璃杯,杯身布满了雕刻细密、花纹精巧的金属镶嵌,俨然勾连成一个隔热护手的杯套,只不过这个杯套精致近乎奢华了。
伊朗人尤其喜爱红茶,他们品茗的方法十分独特,既不属于清饮,也不是西亚、欧洲那种与其他食品相结合的调饮文化系统,而是别致的“含糖吸茗”。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品茶方式。新沏出的红茶略苦微涩西方人一般加牛奶,而伊朗人从不加奶,只加方糖,而且用法特别。红艳的红茶端来后不是细细品味,更不是牛饮,而是拿块特制的方糖直接放在口中,含着吸茶。糖块融化的快慢决定茶水的甜度,用这种饮茶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节茶水的甜、涩、香等各种口味。而且,伊朗人还要求,但凡是送到客人面前的茶必须是琥珀色的纯茶水,杯子里不能含有茶叶渣滓。
伊朗人品茗对茶的器具也有讲究。茶杯是玻璃杯,且玻璃杯是红色的,这样杯色与汤色相映成趣,艳丽别致。伊朗人在饮茶时,通常配一把水烟壶。水烟是一种比卷烟、早烟相对环保型的烟,许多有害气体经过水会被过滤掉,口感也会好些。边品茶边抽水烟,再欣赏着大自然的风景,别有一番悠然自得雅趣。
伊朗喜欢以茶代酒款待来客。主人通过茶作为媒介可以为客人洗尘、致敬、叙旧、同乐、祝福。伊朗人常在工余闲暇,或往茶室一坐,或在沙发上一躺,沏上一壶好茶,悠然自得地细吸慢斟。
伊朗的茶室风格各异,其中最有情调的茶馆是室外茶室,里面种着树木、花草,有的还设有中央喷泉这种茶馆叫花园宾馆,夏天时生意很红火,人们可以在里面边喝茶边乘凉。泡茶的在室内,喝茶的在室外。室外茶室能够在品茗的同时与山水林木相依相偎,这恰恰体现了伊朗人饮茶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境。
伊朗甚至还有很多茶室是由一些浴室改装来的,每个大堂中间是一方清泉,周围分出若干区域,每个小区自成体系,就是相互独立的小包间。这些建筑风格一般都沿袭古式,看不尽的雕梁画栋,在这些地方品茶可以感受到真正的古色古香的伊斯兰风情。
伊朗是个具有四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你来这里品茗,领略到的才是真正古色古香的伊斯兰风情。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不可一日无茶的伊朗茶俗》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茶文化中的基础“茶叶分类”
很多文玩爱好者都喜喝茶,咱们之前讲过茶宠,茶道,那么咱们今天回归本源,聊聊茶叶。
茶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追溯很久,所以茶的文化很深,咱们不敢说讲茶文化,只能一步步的聊个只言片语,今天咱们从最基础的茶叶分类说起。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茶,按照加工工艺的不同主要的有几下几种:红茶、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
【红茶】
其以茶树的芽叶为主要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中主要的品种有祁红、川红、泉城绿、越红、滇红等,其中祁门红茶最为有名,且为国家原产地保护。红茶有助消化、暖胃、提神消除疲劳的作用。还能抗衰老和一定的抗癌作用。
【绿茶】
绿茶是采取茶树新叶或芽,没有经过发酵,经过烘干等典型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品。成品泡出来的茶水更多的保留了鲜茶叶绿色的本性。绿茶的种类有很多:太平猴魁、信阳毛尖、黄山毛峰、西湖龙井、碧螺春、雨花茶等等。绿茶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发酵类茶等所不及。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血脂和减肥。吸烟者可减轻尼古丁伤害。高血压患者、食用油腻食物过多这、小便不利的人都可以饮用绿茶。
【黄茶】
黄茶的特点是“叶黄茶黄”,原因是在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叶色即变黄。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其中有名气的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等。其中君山银针、霍山黄牙都是黄茶的杰出代表。黄茶对脾胃有好处,助消化、有益于脂肪代谢。
【黑茶】
黑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因为其选用的原料均为较粗老的茶原料,所以成品从色泽上就可看出明显的黑色。主要分类有湖南黑茶(茯茶)、云南黑茶(普洱茶)、雅安藏茶(黑茶鼻祖)、广西六堡茶、陕西黑茶(茯茶)及湖北老黑茶。俗称黑五类。黑茶品种可分为紧压茶与散装茶及花卷三大类,紧压茶为砖茶,主要有茯砖、花砖、黑砖、青砖茶,俗称四砖,散装茶主要有天尖、贡尖、生尖统称为三尖,花卷茶有十两、百两、千两等。黑茶能降血糖,防止糖尿病,抗衰老,延年益寿。
【白茶】
白茶属微发酵茶,在制作工艺中基本流程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其中萎凋是形成白茶的重要工艺,因为成平白茶具有满身披毫,针针如银雪。茶水黄绿清澈,口味清淡甘冽。成品茶的外观呈白色,故名白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以及浙江安吉等地。主要的品种有: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青茶】
青茶是经过杀青、萎凋、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茶品种,品质有益。青茶种类包括:铁观音、黄旦(黄金桂)、本山、毛蟹、梅占、大叶乌龙、武夷岩茶、冻顶乌龙、水仙、大红袍、肉桂、奇兰、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色种等。青茶有以下一些功效:降血脂、抗衰老、减肥。
苗家万花茶中的茶文化
苗家万花茶提起万花茶,人们就联想到苗家人热情好客、用万花茶待客的习俗。万花茶清香沁人心脾,喝一口,余馨经久不散,风味独特,别具一格。
万花茶晶莹透亮,是苗家人敬客的上乘饮料。这种茶的制作十分独特,其程序是:把成熟的冬瓜与未老的柚子皮,切成手指模样大小、形状各异的片片条条,接着在其上加工,雕刻出花色多样、形象靓丽、栩栩如生的虫、鱼、鸟、兽、花草等吉祥如意的图案。这些图案有的活灵活现、酷似彩蝶飞舞花间,有的活像喜鹊欢聚枝头,还有的则仿佛鱼欢秋水、银树挂果、百鸟朝凤、龙凤呈祥、新荷含苞、蝶恋牡丹,如此等等,宛若百花园中的奇花异草,各放光彩,各显其姿,实在美不胜收,情意可谓浓郁极了!
每当秋天到来的时候,天高气爽,苗家姑娘们一个个身着花边褶裙、头缠花帕、体态婀娜地围坐在村口的高大树荫底下,右手捻着小刻刀,左手捏着冬瓜片、精雕细刻着万花茶。经过雕镂的万花茶,还得再用一番功夫。将之浸泡于稀稀的石花水之中,让它去掉生涩苦味,接着与明矾、青铜一起用文水煮沸返青的方法,使之仍然脆嫩、新鲜。然后再把水沥干,添加等量的白糖、桂花香精或少量的蜂蜜细心地搅拌均匀,再反复暴晒,达到透亮若白玉样子,方大功告成。饮用时,抓几片置于杯碗中,用滚开的水冲泡,就成为浓郁香甜、美名远扬的万花茶了。用这种清香浓郁的茶种招待宾客,苗家人是有他们的习俗规格的。
首次上门的客人,茶杯中大都有三片万花茶;假若是多次上门的常客,茶杯中就只放两片万花茶。饮茶时,主人还在各个茶杯中置有一枚特制的小汤匙,方便客人品茶。喝完茶后,杯子可不能随便乱放。要做到确切不误的置于端茶来的盘子中的原来位置上,或者等待送茶的女主人亲自端茶盘来收。万花茶还独具一番风采,苗家小伙子和姑娘用它来表达之间的爱慕之情。当小伙子登门求婚时,假如姑娘中意,便在茶杯里奉献给小伙子透明如玉的四片万花茶:其中两朵并蒂莲花,两朵凤凰齐翔。
如果姑娘不中意,不答应的话,那么,茶杯中就少了一朵万花茶,仅有三朵,并且都是些单花独鸟。求爱者知趣,只好辞谢而去。万花茶是苗家姑娘勤快、智慧和高尚习俗的产物,更是我国茶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独放的奇葩,是出自苗家人手中的艺术珍品。苗家姑娘别出心裁、心灵手巧地把他们对幸福生活的真挚追求,对美好人生的爱恋憧憬,毫无保留地雕镂进了美丽、香甜、情意浓郁的万花茶之中。